市商务委关于加强本市早餐网点布局规划的指导意见
发布日期(2021-10-21)
为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早餐工程建设的意见》(沪委办〔2020〕36号)和《上海市推进早餐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沪委办〔2020〕60号),进一步优化早餐网点布局,保证供给质量,做好对全市早餐工程建设统筹指导,现就加强早餐网点布局规划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十一届市委九次全会精神,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扎实推进早餐工程,构建以中央厨房为核心,连锁早餐网点为主体,特色单店、流动餐车、外卖平台配送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早餐供应体系,满足多层次、个性化、高品质的民生需求,提升市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基本原则
——需求导向原则。顺应消费需求变化趋势,聚焦市民群众多元化、便捷化早餐服务需求,加快网点布局,进一步丰富早餐品种,提升早餐品质。
——结构优化原则。完善全市早餐服务网点布局体系,加快补填供应盲点,重点加强商务楼宇、产业园区、新建大型居住社区、医教集聚区等区域网点建设,优化早餐网点分布结构。
——功能提升原则。支持技术创新和应用,数字化赋能早餐服务,创新供应方式,加快新模式新业态复制推广,扩大资源共享,丰富早餐品种,增强服务功能。
——群众满意原则。以“更便捷、更丰富、更健康”为目标,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助力企业提升早餐便民、利民服务能力,增强群众满意度。
二、科学设置目标
(一)统一评价指标。为准确评估早餐网点建设情况,以网点服务半径和早餐网点密度作为评价指标。网点服务半径,主要指本市中心城区及郊区城镇化地区居民步行可达早餐服务网点的时间和距离,以步行通达时间分别少于15分钟、12分钟、10分钟、8分钟,网点布点半径分别为1000米、800米、500米、400米为评价指标。早餐网点密度,主要指商务楼宇、产业园区、新建大型居住社区、医教集聚区等重点区域,在早餐高峰时段(7:00-9:00)以人流量为基数的网点密度(网点数/千人),以平均每一千人早餐网点数量不低于1.2个、1.3个和1.4个作为评价指标。
(二)明确规划范围。依据上海市域范围内各行政区的面积(平方公里)、现有早餐网点总数量、现有每平方公里早餐网点数、早餐时段人口数、早餐网点数/千人(时段人口)等5个相关指标,结合本市早餐市场需求实际,将中心城区、郊区城镇化地区作为规划覆盖范围,编制全市早餐网点分区规划表,重点解决商务楼宇、产业园区、新建大型居住社区、医教集聚区等区域早餐供需失衡的问题。
(三)确定规划目标。2021-2025年,全市新增早餐网点3461个,中心城区及郊区城镇化地区的居民区基本实现步行8-10分钟可达早餐网点,商务楼宇、产业园区、新建大型居住社区、医教集聚区等重点区域千人网点数平均达到1.4个左右,共享早餐门店(点)覆盖率达到90%以上,每个固定门店拥有10种以上早餐品种、具备10元以下价格选择,网订柜(店)取等新业态覆盖率达70%以上,形成经营集约、布局合理、配送快捷、模式多元、品种丰富的早餐网点供应体系。
三、分步有序推进
全力做好早餐网点建设,逐步缩短社区居民早餐通达时间,提高重点区域早餐网点密度,分三个阶段推进实施。
——至2021年底,全市累计新增早餐网点1025个。中心城区居民区早餐网点实现步行通达时间12分钟以内、布点半径800米的目标;郊区城镇化地区居民区早餐网点实现通达时间15分钟以内、布点半径1000米的目标。重点区域千人网点数平均达到1.2个,其中商务楼宇增设网点328个,产业园区增设网点177个,新建大型居住社区增设网点157个,医教集聚区增设网点87个。
——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新增早餐网点1746个。中心城区居民区早餐网点实现步行通达时间10分钟以内、布点半径500米的目标;郊区城镇化地区居民区早餐网点实现步行通达时间12分钟以内、布点半径800米的目标。重点区域千人网点数平均达到1.3个,其中商务楼宇累计增设网点556个,产业园区累计增设网点310个,新建大型居住社区累计增设网点263个,医教集聚区累计增设网点116个。
——至2025年底,全市累计新增早餐网点3461个。中心城区居民区早餐网点实现步行通达时间8分钟以内、布点半径400米的目标;郊区城镇化地区实现步行通达时间10分钟以内、布点半径500米的目标。重点区域千人网点数平均达到1.4个,其中商务楼宇累计增设网点996个,产业园区累计增设网点617个,新建大型居住社区累计增设网点487个,医教集聚区累计增设网点244个。
四、提高供给质量
(一)创新供给方式。持续推进网订柜(店)取、“流动餐车+早餐服务”“互联网+早餐服务”等业态模式发展,大力发展“菜市场+早餐服务”“便利店+早餐服务”“超市+早餐服务”“白领午餐+早餐服务”等各类复合业态,拓展早餐网点服务半径,提升早餐供应覆盖面和便捷度。
(二)丰富早餐品种。推进共享早餐建设,发挥早餐共享平台作用,持续推出“可共享菜单”和“需共享菜单”,提升共享早餐覆盖率。开发健康套餐,鼓励企业推出低脂套餐、低油套餐、低糖套餐、成长套餐等适合各类人群营养需求的健康套餐。
(三)强化示范引领。持续推进早餐示范点建设,发挥示范点企业在网订柜(店)取、标识管理、共享早餐和健康早餐建设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五、完善实施保障机制
(一)坚持规划引领。各区按照全市网点规划和业态导则,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于2020年底前编制发布区级早餐网点建设规划,并确定时间表、任务书,稳步推进早餐网点建设。
(二)加强协同推进。强化市区联动,各委办局按照各自职责抓好早餐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在用地选址、网点规划、工商登记、卫生监管、财政支持等方面积极服务企业。各区要强化属地管理,落实具体工作责任,建立动态规划评估机制,及时公布早餐网点布局情况。
(三)加大扶持力度。发挥市区两级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进一步对早餐工程建设给予资金支持,重点支持早餐网点薄弱地区“补短板”、早餐示范点建设和流动餐车配套设施建设等。
(四)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早餐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在早餐网点规划、运营、管理等方面出谋划策,出台自律性行规、行约等,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附件:1.上海早餐网点布局规划
2.上海早餐经营业态导则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
2020年12月18日
(此件依申请公开发布)
附件1
上海市早餐网点布局规划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早餐工程建设的意见》(沪委办〔2020〕36号)和《上海市推进早餐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沪委办〔2020〕60号),进一步优化全市早餐网点布局,保证供给质量,加强对全市早餐网点建设的统筹指导,特制定本规划。
一、网点现状
截至2020年11月底,本市具有早餐供应服务功能的零售网点约28,564家,其中连锁网点18,874家,非连锁门店9,690家。连锁网点中,24家食品加工配送中心(中央厨房)企业所属零售网点2,153家、便利店6,098家,其它连锁形态的早餐网点10,623家。本市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化区域基本实现每隔1,000米左右设有早餐网点,居民出门步行15分钟左右可通达早餐供应点,基本满足市民群众早餐需求。
对照“更便捷、更丰富、更健康”的早餐工程建设目标,全市网点布局仍存在不均衡现象,部分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化地区便捷度不高,早餐时段流动人群较大的商务楼宇、产业园区、新建大型居住社区、医教集聚区周边等重点区域网点供给不足,具备线上线下联动新功能的新业态模式亟需推广,一些早餐门店的经营品种也有待丰富。
二、总则
(一)编制依据
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早餐工程建设的意见》、《上海市推进早餐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2020—2022年)》,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等编制本规划。
(二)编制原则
1.需求导向原则。顺应消费需求变化趋势,聚焦市民群众多元化、便捷化早餐服务需求,加快网点布局,进一步丰富早餐品种,提升早餐品质。
2.结构优化原则。完善全市早餐服务网点布局体系,加快补填供应盲点,重点加强商务楼宇、产业园区、新建大型居住社区、医教集聚区等区域网点建设,优化早餐网点分布结构。
3.功能提升原则。支持技术创新和应用,数字化赋能早餐服务,创新供应方式,加快新模式新业态复制推广,扩大资源共享,丰富早餐品种,增强服务功能。
4.群众满意原则。以“更便捷、更丰富、更健康”为目标,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助力企业提升早餐便民、利民服务能力,增强群众满意度。
(三)编制范围与期限
依据上海市域范围内各行政区的面积(平方公里)、现有早餐网点总数量、现有每平方公里早餐网点数、早餐时段人口数等4个相关指标,结合本市早餐市场需求实际,将中心城区、郊区城镇化地区作为规划覆盖范围,重点解决商务楼宇、产业园区、新建大型居住社区、医教集聚区等区域早餐供需失衡的问题。本规划期限为2021年-2025年。
(四)评价指标
1.网点服务半径。主要指本市中心城区及郊区城镇化地区居民步行可达早餐服务网点的时间和距离,以步行通达时间分别少于15分钟、12分钟、10分钟、8分钟,网点布点半径分别为1000米、800米、500米、400米为评价指标。
2.早餐网点密度。主要指商务楼宇、产业园区、新建大型居住社区、医教集聚区等重点区域,在早餐高峰时段(7:00-9:00)人流量为基数的网点密度,以平均每一千人早餐网点数量不低于1.2个、1.3个和1.4个作为评价指标(网点数/千人)。
三、目标要求
完善空间布局,实现供需匹配,构建以中央厨房为核心,连锁早餐网点为主体,特色单店、流动餐车、外卖平台配送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早餐供应业态体系。2021-2025年,全市新增早餐网点3,461个,中心城区及郊区城镇化地区的居民区基本实现步行8-10分钟可达早餐网点,成熟社区每隔500米设置一个早餐供应点。早餐网点建设重点区域千人网点数平均达到1.4个左右,商务楼宇的早餐网点密度达到1.7个/千人以上(核心商务区要达到2个/千人以上),产业园区、新建大型居住社区、医教集聚区分别达到1.3个/千人、1.1个/千人和1.2个/千人以上。共享早餐门店(点)覆盖率达到90%以上,每个固定门店拥有10种以上早餐品种、具备10元以下价格选择,网订柜(店)取等新零售业态覆盖率达70%以上,形成经营集约、布局合理、配送快捷、模式多元、品种丰富的早餐网点供应体系。
四、规划实施
(一)分步有序推进
全力做好早餐网点建设,逐步缩短社区居民早餐通达时间,提高重点区域早餐网点密度,分三个阶段推进实施。
1.至2021年底,全市累计新增早餐网点1,025个。中心城区居民区早餐网点实现步行通达时间12分钟以内、布点半径800米的目标;郊区城镇化地区居民区早餐网点实现通达时间15分钟以内、布点半径1,000米的目标。重点区域千人网点数平均达到1.2个,其中商务楼宇增设网点328个,产业园区增设网点177个,新建大型居住社区增设网点157个,医教集聚区增设网点87个。
2.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新增早餐网点1,746个。中心城区居民区早餐网点实现步行通达时间10分钟以内、布点半径500米的目标;郊区城镇化地区居民区早餐网点实现步行通达时间12分钟以内、布点半径800米的目标。重点区域千人网点数平均达到1.3个,其中商务楼宇累计增设网点556个,产业园区累计增设网点310个,新建大型居住社区累计增设网点263个,医教集聚区累计增设网点116个。
3.至2025年底,全市累计新增早餐网点3,461个。中心城区居民区早餐网点实现步行通达时间8分钟以内、布点半径400米的目标;郊区城镇化地区实现步行通达时间10分钟以内、布点半径500米的目标。重点区域千人网点数平均达到1.4个,其中商务楼宇累计增设网点996个,产业园区累计增设网点617个,新建大型居住社区累计增设网点487个,医教集聚区累计增设网点244个。
(二)各区早餐网点规划
1.浦东新区。现有早餐网点5,934个,应重点在产业园区、新建大型居住社区、医教集聚区等重点区域布局早餐网点。
2.黄浦区。现有早餐网点1,283个,应重点在商务楼宇提高早餐网点数量。
3.静安区。现有早餐网点1,765个,应重点在商务楼宇、产业园区布局早餐网点。
4.徐汇区。现有早餐网点1,250个,应重点在商务楼宇、产业园区布局早餐网点,提升新建大型居住社区、医教集聚区早餐服务。
5.长宁区。现有早餐网点1,133个,应重点在商务楼宇布局早餐网点,提升产业园区、新建大型居住社区、医教集聚区早餐服务。
6.普陀区。现有早餐网点1,331个,应重点在商务楼宇布局早餐网点,提升产业园区、新建大型居住社区、医教集聚区早餐服务。
7.虹口区。现有早餐网点1,329个,应重点在商务楼宇布局早餐网点,提升产业园区、新建大型居住社区、医教集聚区早餐服务。
8.杨浦区。现有早餐网点1,575个,应重点在新建大型居住社区、商务楼宇布局早餐网点,提升产业园区早餐服务。
9.宝山区。现有早餐网点2,230个,应重点在产业园区布局早餐网点,提升新建大型居住社区早餐服务。
10.闵行区。现有早餐网点3,178个,应重点在商务楼宇布局早餐网点,提升产业园区、新建大型居住社区、医教集聚区的早餐服务。
11.嘉定区。现有早餐网点1,965个,应重点在商务楼宇、产业园区布局早餐网点,提升新建大型居住社区、医教集聚区的早餐服务。
12.金山区。现有早餐网点750个,应均衡提升商务楼宇、产业园区、新建大型居住社区和医教集聚区的早餐服务。
13.松江区。现有早餐网点1,931个,应均衡提升商务楼宇、产业园区、新建大型居住社区和医教集聚区的早餐服务。
14.青浦区。现有早餐网点1,248个,应均衡提升商务楼宇、产业园区、新建大型居住社区和医教集聚区的早餐服务。
15.奉贤区。现有早餐网点1,329个,应优先在商务楼宇、产业园区、新建大型居住社区布局早餐网点。
16.崇明区。现有早餐网点333个,应重点在新建大型居住社区和产业园区布局早餐网点。
五、重点区域网点布局
(一)商务中心早餐网点布局
适当提高市级商务区早餐网点配置数量,合理增加内环外商务中心配套早餐网点数量,提升全市范围内商务中心配套,促进早餐网点布局更加均衡。在商务区以中西式连锁早餐店、便利店配置为主,在写字楼内增加自动早餐售卖机、共享取餐柜等智慧型早餐供给设施,合理增设流动餐车作为对固定早餐点的补充。
(二)产业园区早餐网点布局
合理增设外环外产业园区的早餐网点数量,提升全市范围产业园区早餐网点布局的均衡度。在产业园区周边轨交站点增设固定早餐网点,在园区内设置商业/生活性街道,按一定比例设立中式西式早餐网点和便利店,增设流动餐车、自动早餐售卖机、共享取餐柜等形式灵活的早餐网点,作为固定早餐网点的补充。
(三)医教集聚区早餐网点布局
在医教集聚区附近的生活性街道,布置业态多元的早餐网点。在附近交通干道较多的医教集聚区,着力发展医教集聚区内早餐供应能力。医教集聚区周边早餐网点宜布局在周边次路、支路两侧,避免布局在城市主干路两侧,防止高峰时期道路拥堵。医教集聚区早餐网点可与周边其他商业设施结合布置,形成复合型商业功能。
(四)新建大型居住社区早餐网点布局
新建大型居住社区早餐网点根据其社区商业中心特点配置,一般以标准化菜场为核心,综合配置早餐服务集群。大型新建居住社区早餐网点以早餐特色单店、连锁早餐店、便利店配置为主,经营品种、价格和档次与所在社区消费水平相适应,提供多种风味的便捷早餐服务。推动中央厨房门店进驻大型新建居住社区,鼓励社区食堂增设早餐服务。对基础业态无法满足需求的居住社区鼓励“互联网+早餐服务”,增设自动早餐售卖机、共享取餐柜、流动餐车等灵活多样的早餐网点。
六、提升早餐供给水平和质量
(一)创新供给方式
持续推进网订柜(店)取、“流动餐车+早餐服务”、“互联网+早餐服务”等新业态模式发展,大力发展 “菜市场+早餐服务”“便利店+早餐服务”“超市+早餐服务”“白领午餐+早餐服务”等各类复合业态,拓展早餐网点服务半径,提升早餐供应覆盖面和便捷度。
(二)丰富早餐品种
持续推进共享早餐建设,发挥早餐共享平台作用,持续推出“可共享菜单”和“需共享菜单”,提升共享早餐覆盖率。开发健康套餐,鼓励企业推出低脂套餐、低油套餐、低糖套餐、成长套餐等适合各类人群营养需求的健康套餐。
(三)强化示范引领
持续推进早餐示范点建设,发挥示范点企业在网订柜(店)取、标识管理、共享早餐和健康早餐建设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七、政策保障
(一)坚持规划引领
各区要按照全市网点规划和业态导则,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编制发布区级早餐网点建设规划,并确定时间表、任务书,稳步推进早餐网点建设。
(二)加强协同推进
强化市区联动,各委办局按照各自职责抓好早餐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在用地选址、网点规划、工商登记、卫生监管、财政支持等方面积极服务企业。各区要强化属地管理,落实具体工作责任,建立动态规划评估机制,及时公布早餐网点布局情况。
(三)加大扶持力度
发挥市区两级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进一步对早餐工程建设给予资金支持,重点支持早餐网点薄弱地区“补短板”、早餐示范点建设和流动餐车配套设施建设等。
(四)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早餐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在早餐网点规划、运营、管理等方面出谋划策,出台自律性行规、行约等,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附件2
上海市早餐经营业态导则
为加强对本市早餐供应服务的指导,明确早餐经营业态规范和业态结构配置要求,推动早餐工程持续有序健康发展,现依据《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早餐工程建设的意见》(沪委办〔2020〕36号)和《上海市推进早餐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沪委办〔2020〕60号),制订《上海市早餐经营业态导则》如下。
一、总则
1.早餐业态定义。早餐业态是早餐供应企业为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的经营形态。早餐业态的确定主要依据早餐网点位置空间、规模、目标顾客、品种结构、店堂设施、经营方式、服务功能、技术条件等因素。
2.早餐业态分类。结合上海市域早餐市场特点,早餐经营业态分类分为早餐鲜食工厂(中央厨房)、连锁早餐店(中西式)、便利店+早餐服务、早餐特色单店、流动餐车+早餐服务、菜场(超市)早餐服务群、社区食堂+早餐服务、白领午餐+早餐服务以及新零售+早餐服务、外卖平台+早餐服务等10类。
3.指导思想。聚焦市民早餐消费更便捷、更丰富、更健康的目标要求,针对不同早餐供应体系的发展瓶颈,明确各早餐业态的建设要求,引导早餐经营业态发展创新,满足多层次、个性化、高品质的民生需求,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4.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本市各行政区域,从事早餐经营的企业和固定、非固定门店及临时早餐制售摊点。
5.工作重点。对已建成区域和企业,按照拾遗补缺原则,以《导则》为参考指标,逐步补充短板,调整提高,优化完善;对待发展区域和企业,参照《导则》导引规划编制和业态分类布局。
二、建设导引
1.早餐鲜食工厂(中央厨房)
定义:以早餐研发、生产和配送中心为核心,连锁门店和共享平台为渠道,流动餐车为补充的早餐鲜食供应体系。
设施引导:设有食品研发、生产、加工厂区、配送区和相应的仓储、包装、洗消区域,配备研发中心、生产包装、食品安全检测和冷链配送等设施设备,完善产、供、销、管相关功能,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加工、统一配送、统一管理。
供应引导:建立具备溯源功能的供应商管理系统,实施原料的遴选、采购和产品加工、仓储、配送等全过程的品质控制,形成溯源品控、安全监测与评价、冷链物流配送体系。
品类引导:鼓励共享集约、规模生产,每个早餐鲜食工厂(中央厨房)具备若干类生产线(面食类、粥品类、豆制品类等),鼓励结合自身特色的饮食文化,开发适应消费者口味需求的产品,打造“一厂一品”精品工程。
服务引导:建立集信息管理、产品追溯、智能配送为一体的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实时库存统一管理;建立在线服务平台,构建网订店取、在线收银网络。
门店设置引导: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零售的建筑、设施及卫生安全标准,根据总部要求实行统一设计,统一店面形象、标识、室内设置和装饰等,且实行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价格。
2.连锁早餐店(中、西式)
定义:拥有5家以上自营或加盟的连锁门点,具有统一的品牌标识和视觉形象、共同的产品特色和管理规范,能现场加工制作早餐的经营业态。
设施引导:有固定经营场所,符合国家有关食品经营的建筑及卫生安全标准,并根据总部统一要求配置相关早餐服务设施。
供应引导:建立具有追溯功能的采购、配送体系和风险应对机制,保证食材的质量;建立完善的商品流转、销售管理信息系统,使总部能及时了解分店需求并完成询价、报价、采购、供货流程。
品类引导:重视最佳赏味期的控制,突出加工现制的口感优势;鼓励产品创新,体现中西结合、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提供多种中式和西式早餐单品;鼓励进行“早餐套餐设计”,提供套餐除含有谷薯类食物,还应包括蔬果类、奶豆类、肉蛋类中的两类或以上,干湿、荤素、冷热搭配,确保营养均衡。
服务引导:工作人员持健康证上岗,穿着统一工作服,实行统一培训、统一管理;要求熟悉岗位职责、服务规范、设备操作、运营管理、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营业接待态度热情、响应迅速。
环境引导:门店根据连锁早餐店的主题特色统一布置店面,要求店面环境干净舒适、整齐明快,应设置单独早餐取餐台和相应的堂食空间,及时清洁保持环境卫生。
3.便利店+早餐服务
定义:以便利店为载体提供便捷性早餐服务的经营业态。根据选址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社区型便利店、商务型便利店、加油站型便利店、特殊选址便利店等。
设施引导:有固定经营场所,配置独立便餐区域和简易柜桌或吧台;配备蒸包机、熬点箱、恒温箱等基本设施,鼓励配置自助咖啡机、自助豆浆机、自助微博炉等设施,加速早餐购买流程,增强消费便捷度。
供应引导:鼓励通过官方认证的鲜食工厂(中央厨房)实现“共享早餐”配置,针对会员系统精准配置早餐供应品类,提升丰富度;鼓励便利店推出自有品牌,促进早餐产品创新。
品类引导:提供乳品、蒸点、熬点、鲜食、面包、微波、烘烤、冷链即食品、现制饮品等大类,提供多种中式、西式的早餐单品;鼓励进行“早餐套餐设计”,提供套餐除含有谷薯类食物,另包括蔬果类、奶豆类、肉蛋类中的两类或以上,干湿、荤素、冷热搭配,确保营养均衡。
服务引导:通过门店运营、食品安全管控、顾客信息、商品管理数字化等方式,全面精准控制店铺的整体流程,完善会员体系,实现消费者偏好跟踪,根据顾客忠诚项目提供或购买积分卡;鼓励网订店取、自助结账,鼓励设置智能取餐柜。
环境引导:应规范配置垃圾分类投放收集容器,做到及时清理垃圾,保持环境卫生,使营业环境整洁明快,时尚温暖,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早餐驿站”。
4.早餐特色单店
定义:以经营某一大类早餐食品为主,具备现场配料、制作、加工和堂食服务功能,富有自身品牌特色的早餐经营业态。
设施引导:有独立经营场所,配有现场制作和热加工场地设备、堂食服务设施和人员,制作加工和堂食服务区相对隔离;按规定设计安装通风排气和给排水、垃圾处理设备装置,确保不污染、不扰民。
供应引导:应具备相应的食品生产许可、食品经营许可证,按照“六T实务”标准,建立并切实落实食品采购、制作、加工、销售管理制度,各项制度应上墙明示。原辅料采购渠道必须正规,并可追溯,保证食材质量。
品类引导:根据经营餐品风味特点,主营富有自身特色的早餐品种,提供专业性、深度性、即时性的早餐服务;鼓励产品创新,开发适应消费口味的新品,树立自有品牌的形象。
服务引导:服务半径1000米左右,目标顾客以流动人群和追求不同口味的居民为主。服务人员应持健康证上岗,定期进行安全卫生和服务培训,做到熟悉岗位职责,服务响应迅速;建立独立的收银区和收银设备,实行消费点单,收银结算,送餐上桌或顾客自提。
环境引导:门店环境布置应鲜明敞亮,富有特色,店面干净舒适、整齐明快,及时清洁保持门店内外环境卫生。
5.流动餐车+早餐服务
定义:在规定的经营位点和时段内,以符合要求的机动车为载体,从事早餐经营活动的业态,具有机动性、便捷性、灵活性的特点。
设施引导:流动餐车应符合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和现行排放标准,驾驶区与加工售卖区隔离,配备冰箱、商用微波炉、蒸包机等车载餐饮设备,以及与经营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制作加工、冷藏贮存、清洗消毒等动能和设施;有独立的净水污水存储、排放系统和垃圾分类存储区;进行统一的外观设计,车头车尾醒目位置张贴全市统一的上海早餐logo标识。
供应引导:实行食材统一配送,原料、产品可追溯;严格执行食品制作加工、销售配送、垃圾分类管理、餐车停放清洗等经营管理制度,满足《上海市食品摊贩经营管理办法》和《上海市流动餐车管理办法(试行)》等要求;鼓励参与“共享早餐”计划;建设满足前端餐车订货、补货、调货及后端配送和各类食材、辅料存放的库存管理系统,完善相关信息管理平台。
品类引导:应以售卖预包装或简单现场加工的食品、饮料为主,提供多种中式、西式早餐单品,每月都有翻新率;鼓励进行“早餐套餐设计”,提供套餐除含有谷薯类食物,还应包括蔬果类、奶豆类、肉蛋类中的两类或以上,干湿、荤素、冷热搭配,确保多种营养均衡。
服务引导:以流动人群为目标顾客。工作人员穿着统一工作服,统一培训,统一管理;鼓励推出会员系统,支持各类引流、营销活动,进一步丰富营销模式;全面推进“网订车取”、自助结账,缩短购买时间。
环境引导:早餐车形象设计醒目明快、可爱有趣,打造都市奔跑送餐的“能量精灵”。操作台面使用无毒无害材质制作,做到无尘土和污渍,餐车罩、展示架光洁、透亮,无尘土及不洁物;托盘、夹具应保持干净卫生,停用时用保鲜膜包裹分隔,应每天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6.菜场早餐服务群
定义:以标准化菜场为依托,有小型租赁商户或临时固定摊贩独立开展经营活动,共同组成的早餐服务集群。结合城市社区商业配套规划,建立菜场便民服务综合体和早餐服务群,是“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核心商业业态之一。
设施引导:早餐服务群设在菜场室内的,应与生鲜食品经营区域相对隔离,并具有相对独立的操作、销售空间,合格的现场制作、热加工设备以及环境卫生、安全保障、消烟消音、除尘排污和垃圾存放设施和制度,并先行报备。
供应引导:菜场运营主体负责对所属早餐店摊进行原料监督和检查,引导早餐网点集中采购、原料溯源、规范经营;经营品种、价格和档次与所在社区消费水平相适应,能提供多种风味的早餐服务。
品类引导:菜场运营主体负责对早餐服务群经营品类进行合理引导,一般可配置5至8家以上早餐店摊,做到品种丰富、中西结合、错位竞争,给居民提供多样化、大众化的早餐选择。
服务引导:以社区居民为目标顾客。服务人员应持健康证上岗,熟悉岗位职责,定期接受培训,服务响应迅速,鼓励采取无接触式收付结算工具,缩短购买时间;鼓励针对早餐服务群设置“共享早餐就餐空间”。
环境引导:早餐店摊由运营主体安排统一设计店招,突出早餐服务群的店面设计“烟火气”、“弄堂情”,店面规范整洁、干净卫生。
7.社区食堂+早餐服务
定义:利用现有的社区食堂经营场所,开发或增设早餐经营项目,为社区居民(主要是老年人)提供早餐服务的经营业态。
设施引导:有固定经营场所,选址应为社区居民相对集中、老年人进出方便的区域,用房和餐厅设施符合餐饮场所的消防、安全、环保、卫生标准;根据服务人口总量,合理配置膳食制作加工场地和工作人员,堂食服务场所应进行适老化改造(包括防滑地面、扶手、引导标志等);设置老年人选餐、就餐专区。
供应引导:选择服务外包的企业应为登记注册的餐饮企业,有经营快餐或食堂的经验和正在运营的餐饮门店或食堂,无食品安全、负面舆情等不良社会信用纪录;食材采购渠道必须正规,并可追溯,按照 “五常” 、“六T”管理标准,建立并落实膳食制作销售、原料低温存储、餐具清洗消毒等各项制度,并上墙明示。
品类引导:以中式热加工餐饮为主,做到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突出现制早餐的口感优势,有多种单品品种;鼓励产品创新,推出“早餐套餐设计”,提供套餐除含有谷薯类食物,还应包括蔬果类、奶豆类、肉蛋类中的两类或以上,干湿、荤素、冷热搭配,确保营养均衡,套餐价格合理。
服务引导:坚持微利经营、服务社区的理念,对社区居民实行刷卡消费、自助或半自助式供餐;鼓励增设助餐送餐点,推出线上点餐、半成品销售、失能半失能老人送餐上门等服务,对60周岁以上老人、低保特困及残疾人员实行折扣优惠措施,切实做到优质、价廉、卫生、便利;工作人员持健康证上岗,穿着统一工作服,实行统一培训、统一管理,营业接待态度热情、响应迅速。
8.白领午餐+早餐服务
定义:利用现有的白领午餐经营场所,开发或增设早餐经营项目,为白领员工提供早餐服务的经营业态。
设施引导:有正在运营的餐饮门店,配置早餐食品现场制作、热加工设备和必要的堂食服务设施、人员;鼓励开发网络订餐功能,做到网订店取,加快早餐购买流程,增强消费便捷度。
供应引导:食材采购渠道必须正规,并可追溯。鼓励通过与官方认证的鲜食工厂(中央厨房)合作,推进“共享套餐”,增加早餐供应的丰富度。
品类引导:有多种早餐供应单品,价格和档次与商务楼宇白领消费水平相适应,体现中西结合、营养丰富、风味多样;鼓励推出自有品牌和套餐设计,促进早餐产品创新,满足高品质的消费需求。
服务引导:目标顾客以商务楼宇工作人员为主,服务人员应持健康证上岗,做到熟悉岗位职责,服务响应迅速;实行消费点单,收银结算,送餐上桌或顾客自提。
9.新零售+早餐服务
定义: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构建平台+智能取餐柜新模式,促进早餐经营实体店在商业维度上的优化升级,做到线上完成购买和支付,线下实现柜取、店取、车取等,满足各类人群早餐需求的创新业态。
设施引导:依托科学设计的互联网订餐平台,结合区域早餐需求研判,合理配置网订柜取、网订店取、网订车取等智能取餐柜,运用大数据对顾客进行精准营销、预约订餐、智能推送、自助取餐;智能取餐柜应具备保温功能,提升早餐美味度。
供应引导:各类早餐店及流动餐车附带的智能取餐柜,由经营主体负责早餐供应和食品安全;轨交站点、商务楼宇、产业园区及居住社区的共享早餐柜由平台商独立设置运营,或由便利店、连锁早餐店等多渠道早餐供应商提供,通过共享早餐柜App平台实施溯源监控,保证食品安全。
服务引导:新零售+早餐业态的平台系统应功能齐全、反应迅速,具备会员服务相关功能,终端外观设计应新颖明快、简洁醒目,定期进行基础设施维护和清理,保证放、取方便快捷,以有效拓展早餐零售服务半径。
10.外卖平台+早餐服务
定义:企业利用第三方互联网外卖送餐平台或开发运营自有平台,通过在线外卖,即时配送,快递到家,实现线上服务、线下体验及现代物流深度融合,为消费者提供早餐服务的智能业态。
设施引导:应依托网络订餐平台,拓展数字化经营渠道,健全消费端App、商家端App、PC端店铺管理系统和收银系统,完善O2O业态结构,实现电商与店商的融合共享。
供应引导:具备线上线下运行能力和服务能力,对入网经营者实行准入前承诺,健全入网经营者档案管理和信息公示;有效实施配送过程情况监控,保证送餐员与客户即时联络沟通,确认送餐位置,并保证餐品按时送达。
服务引导:建立相对稳定的快递送餐员队伍,加强送餐员的食品安全培训,建立、健全快递送餐员管理制度;快递送餐应配置冷热双温箱,提供热食和冷食两种食物配送保温条件;实行餐品配送物流全程可监控,实施快递餐品包装封签制度,推进无接触配送。
三、布局导向
1.居民社区。对一般居民社区和新建大型居住区,应发挥和提升标准化菜场(超市)功能,建立以中小型早餐零售摊店为主的早餐服务集群,推动建立社区食堂,引导便利店和连锁早餐店进社区。注重平衡业态分布,提高早餐供应的覆盖率。重点关注早餐网点薄弱区域和新建大型居住区等尚未成熟社区,引导流动餐车进入,为居民提供便利快捷、丰富多样的早餐服务。
2.商务楼宇、产业园区。对商务楼宇、产业园区(工业、科创园区),提倡复合利用楼宇设施,鼓励多种早餐连锁店、便利店入驻。推进产业园区、商务楼宇现有餐饮门店开发白领早餐,鼓励设立共享食堂,配置智能取餐柜、自动售货机等服务设施,方便网订自取、外卖送餐,构筑丰富多样、开放便利、富有品味的早餐环境。
3.流动人员密集区。对商务中心和轨交站点、旅游景点等人流密集区,推进集中布局各种有特色的早餐业态,开发中西结合、品质上乘的特色、品牌早餐。固定网点配备不足的,应依照“便民利民、需求匹配、交通允许、市容和谐”的原则,定点定时引入流动早餐车,打造体现民生温度的城市亮丽风景线。配合轨道交通建设,鼓励灵活应用站点内外空间,引入西式轻食单店或多样化智能早餐服务模式,配置智能取餐柜和自动售货机等设施,增强公共空间的活力。
4.医教集聚区。对医教集聚区,应针对流动性强、目标消费明确的特定顾客群,推进布局各种早餐业态,重点引导各类连锁早餐店、便利店,以及品牌特色的中、西式早餐单店进入,满足多样化、便捷化、品牌化消费需求。
5.推动业态创新。鼓励中央厨房企业与各类早餐零售门店共享合作,发展“一店多品、共享早餐”,让市民在一个网点能品尝多个品牌的早餐食品。鼓励企业加大早餐产品研发力度,开发健康、营养、美味的特色早餐新品和多样组合、不同口味的早餐套餐,满足老年人、学生、上班族等不同群体的需求。支持各类企业发展线上线下互动融合,探索和扩展将互联网新零售引入早餐市场的渠道和方式,推进早餐经营业态创新发展。
四、附则
1.本《导则》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2.根据试行中的具体情况,将及时修订、增补和完善本《导则》。
3.本《导则》由上海市商务委员会负责解释。
来源:上海市商务委员会
(注:1.只接收对该政策性文件的相关咨询;2.留言时请注明政策性文件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