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5年促进本市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5-03-25)

沪商服务202548

各单位:

根据市政府专题会议要求,现将《2025年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        

2025年3月10日        

 

2025年促进本市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工作要点

 

2025年推进上海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的总体思路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十二届市委六次全会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本市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的实施方案》的要求,最大力度优化和扩大服务供给释放服务消费潜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服务消费需求

一、挖掘基础型服务消费潜力

(一)推动餐饮服务消费升级

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本市餐饮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支持知名餐饮企业在沪开设品牌首店支持餐饮企业在公共场所新开设餐饮门店降低融资成本引导支持电商平台为餐饮企业引流赋能和降佣减费。新增培育建设2-3条特色餐饮集聚街区鼓励创建一批绿色餐厅。

(二)提升家政服务消费品质

推动员工制家政企业试点,出台本市员工制家政企业认定标准及配套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先行先试。加大商业保险赋能家政服务行业力度,扩大家政服务人员政策惠及面。支持上海开放大学等机构探索培育家庭管家、家庭营养师等各类高级家政服务人员,推动与重点家政服务机构对接,打造产教融合发展模式

(三)拓展高品质养老服务供给

培育连锁品牌养老服务机构,发展陪诊、助浴、“社区+物业+养老”等新业态。支持家居卖场、商业综合体等主体打造适老化改造样板间。开展适老化产品、康复辅具产品以旧换新活动和适老化改造“焕新”活动。支持各区、各街镇以购买服务、纳入养老服务补贴事项等形式为老年人提供送餐、陪诊、助浴等生活服务。开发适合老年人的市域旅游产品,发放针对老年人群体的旅游消费券。

(四)优化居住服务消费供给

支持住房租赁企业发展,持续提升住房租赁公共服务平台能级。推进物业服务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规范物业服务企业服务行为。全年开展3000场物业便民服务周活动。支持开展房地产经纪机构及从业人员信用等级分类和信用评价。

(五)扩大交通服务消费供给

加强铁路、航空供给能力,优化本市高铁列车开行方案,扩大东航在浦东机场至欧洲、中东、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重点城市的客运航权。结合上海旅游节、五五购物节、上海之夏等重大活动,推出与过境免签机票联动的旅游活动路线、优惠套票,吸引中转客流。

二、提升改善型服务消费能级

(六)丰富文旅服务消费供给

出台《全面推动上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 2027)》。继续办好“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推出“古希腊古罗马雕塑展”等一批文博大展项目。支持后街男孩、米津玄师、孙燕姿等一系列演唱会、音乐节在沪举办,探索“演唱会+”“音乐会+”文旅联动模式。推动上海乐高乐园开园营业,指导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推进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持续发展邮轮经济,举办上海国际邮轮节,做优邮轮入境旅游一站式便利服务,推出更多岸上消费场景,推动国际客运中心、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等访问港能级提升。

(七)增强体育服务消费带动力

办好世界赛艇锦标赛、F1、ATP1000等重大赛事。做强上海体育消费节“尚嗨运动”IP,持续推动赛事“进商圈、进景区、进街区”。推出“体育+旅游”特色产品和线路,组织开展“跟着赛事去旅游”等活动,组织重点赛事主办方与商圈联动推出嘉年华活动,开发各类赛事展演、赛事衍生品等消费项目。提升上海国际赛事文化及体育用品博览会能级。推动体育装备纳入以旧换新补贴范围。

(八)拓展教育服务消费

实施“家门口学校国际交往能力提升计划”,拓展教育对外交流合作,举办国际友好城市青少年夏令营,做好高校涉外人才、国际组织人才和2025新时代国际暑期学校有关工作。推动“留学上海”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举办境外教育展,实施新时代国际暑期学校。积极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项目建设。积极推动援外培训工作。

三、拓展品质型服务消费空间

(九)提升信息服务消费能级

出台《上海市关于促进智算云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2025-2027年)》,着力构建产业对接服务品牌,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建设及管理服务能力。举办2025年上海信息消费节、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活动,支持数字技术在文旅、教育、健康、交通等领域深化应用,赋能元宇宙、网络游戏、在线音视频、AI等热点。开展第二批元宇宙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遴选、第三批重大应用场景“揭榜挂帅”工作。

(十)推动健康服务消费高品质发展

打造高品质医疗服务消费品牌,推动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等医疗园区提升服务能级,继续引入世界一流医疗机构,促进外商独资医疗机构落户本市,推动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完善医保数据创新实验室机制,形成优质品牌医疗服务聚集地。

(十一)打造融合性服务消费场景

以《服务消费融合性创新场景创建指引》团体标准为指引,引导企业围绕“旅游+”“体育+”“健康+”“数字+”等打造融合性服务消费场景,开展典型案例评选,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场景给予奖励支持。支持发展运动训练营、户外活动和冒险体育,创造“旅游+体育”新体验发展乡村康养体验游,挖掘郊区“一站式旅游”“周末度假”消费潜力。

四、健全服务消费政策支撑体系

(十二)发放“乐·上海”服务消费券

继续聚焦餐饮、旅游、电影、体育发放专项服务消费券,优化部分领域消费券发放方式等活动规则,加强风险防范,集聚线下人气,吸引到店消费,放大商旅文体展联动效应。探索发放其他类型消费券。

(十三)支持服务消费信贷贴息

推动“消费场景+消费信贷”深度融合,支持金融机构开发服务消费转型消费信贷产品,给予使用专项消费信贷产品的消费者执行利率不高于一年期LPR-30BP的优惠,对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给予不超过100万元奖励。

(十四)加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

依托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等平台,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持续深化电信、教育、养老、医疗、健康等领域开放,推动科技服务、旅游等领域开放举措全面落地。争取纳入国家服务消费试点城市建设范围。

(十五)构建服务消费监测体系

完善服务消费统计工作方案,加强对各领域统计分析。依托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加强运行监测,准确把握服务消费发展趋势、消费结构新变化。研发服务消费发展活力指数及分行业活力指数,定期发布。建立商旅文体展联动大模型,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对商旅文体展联动促进服务消费的判断和评估。

五、打造标志性服务消费促进活动

(十六)启动第二届上海之夏

聚焦“活动+产品+服务”,于7月-10月举办国际动漫月、国际电音节、国际光影节、2025世界赛艇锦标赛等8大标杆活动。推出“上海之夏·Shanghai Pass”多日产品、国际中转旅客“免费上海半日游”产品、东方美学之旅产品、登机牌优享福利产品、新时代国际暑期学校项目等一批“240小时特色产品”。升级推出通信服务、外语地图服务、国际驾照翻译服务、离境退税服务、机上宣传服务等12大友好服务举措。推出二次元、夜生活、骑行等一批“兴趣友好”消费场景。邀请100位海外博主、旅行者担任“上海之夏体验官”,推出超5万张折扣机票,提升上海之夏全球影响力。

(十七)举办环球美食节

“家庭消费+商务消费”场景为重点,以弘扬餐饮文化为方向,以四季特色美食为主题,打造贯穿全年的环球美食消费节庆IP活动。依托各国领事馆,集聚各国风味美食,打造国别美食月。支持特色餐饮集聚街区打造不同主题街区美食主题活动。支持蓝带、米其林、行味等第三方机构,以及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组织开展主题促消费活动。

(十八)举办服务消费“+”年华

结合商务部“服务消费季”活动,以打造融合性服务消费场景为重点,打造服务消费“+”年华主题活动。遴选融合性服务消费创新场景典型示范案例,依托网络平台开展主题探营活动。指导文旅、体育、信息等各领域龙头企业开展融合性服务消费标杆活动策划,打造沉浸式、快闪式体验新去处发布打卡指南等。

(十九)举办服务消费促进创新峰会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继续指导上海服务消费促进会举办服务消费促进创新峰会,搭建各领域服务消费的信息发布平台、经验交流平台,分析服务消费新趋势,探索服务消费创新应用,交流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的经验做法,展示服务消费领域发展成果,丰富消费者的场景体验。

(二十)举办“爱在上海‘+’年华”

聚焦餐饮、住宿、旅游、珠宝、摄影等婚恋相关配套产业,跨领域联动整合商务、文旅、交通、民政等多部门资源,举办新人集体婚礼、新人苏州河游船仪式等活动,推出优惠大礼包及纪念卡,发布幸福体验路线等活动,形成“婚恋+餐饮”“婚恋+珠宝”“婚恋+商业”“婚恋+文旅”等多场景服务消费创新联动发展模式,打造以婚恋消费为核心的服务消费多场景融合创新“+”生态,推动上海成为时尚婚恋消费领域的知名高地。

 

 

来源:上海市商务委员会

相关稿件:

【图解】2025年促进本市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工作要点

政策性文件留言咨询

(注:1.只接收对该政策性文件的相关咨询;2.留言时请注明政策性文件名称)

点击查看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