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3年市商务委口岸工作要点》和《2023年市商务委口岸工作任务书》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04-05)
沪商通关〔2023〕49号
机关各处办:
现将《2023年市商务委口岸工作要点》和《2023年市商务委口岸工作任务书》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
2023年3月13日
2023年市商务委口岸工作要点
2023年,口岸处办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以及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委党组的领导下,以落实市委陈吉宁书记在调研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时的指示,高质量推动口岸数字化转型为主线,以口岸安全联防联控为基础保障,推动口岸开放和管理、推进口岸数字化转型、持续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增强口岸区域合作、加强国际互联互通、强化口岸服务保障,助推上海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为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做出更大贡献。
一、加强口岸安全联合防控
1.加强口岸安全联合防控联席会议机制建设。发挥好联席会议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以轮值等形式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会议,开展重大风险联合研判,研究推进执法互助、执法协作,有效推进专班运作。紧密结合上海口岸工作实际,加强口岸风险预警和执法协作,推进口岸精准管控,及时研究解决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的重大事项。做好口岸查验单位疫情防控经费保障工作,加强与市卫健委、市财政局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切实解决口岸查验单位的后顾之忧。
2.完善区域口岸联合防控工作机制。依托现有的外高桥港口岸联合防控机制,探索口岸监管资源与长江口水上相关监管资源共建共享的密切配合协同方案,推动建立以“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为核心内容的协同工作机制,确保长江口四条入海通道和长江黄浦江沿线各类口岸运行秩序安全稳定。推进与舟山嵊泗等健全联系沟通机制,加强口岸安全联防联控方面的协作交流。
二、推动口岸数字化转型
3.推动上海智慧口岸数字化专班有效运作。深化落实本市《关于全面推进口岸数字化转型实施意见》,充分发挥上海智慧口岸数字化专班作用,制定实施《2023年口岸数字化转型升级重点工作安排》。制定实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口岸数字化专家库,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标杆效应的口岸数字化转型示范工程。
4.推动以区块链等技术为基础的口岸数字底座建设。依托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进建设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多种新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口岸大数据底座。基于云原生平台,全面升级技术构架,增强系统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进一步便利港口、机场等信息化平台的对接。推进口岸数据协调和标准化工作,制定数据共享、开放、接口规范、调用规则等标准。
5.推进口岸数字化转型重点应用场景建设。在上海智慧口岸数字化专班机制下,联合相关部门,积极支持口岸查验单位、运营单位数字化转型建设,推进海关口岸通关智能化查验、海事进出港船舶大数据共享与智能应用、边检一体化智能管理平台等建设,传统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改造创新性研究项目、空运通平台等口岸重点应用场景建设,并及时跟踪和做好总结。积极争取国家口岸办支持,在上海设立“口岸数字研究院”。
6.探索推进口岸数字化孵化。加大数据安全保护力度,探索口岸相关数据安全有序开放。集聚培育一批外贸服务类创新型企业,推动以数据为基础的精准服务,为外贸企业提供数字化支持。
三、推进口岸高水平开放
7.推进口岸布局进一步优化。协调推动浦东机场四期(T3航站楼)规划落地,协调监管部门,配合机场方面提出合理、优化的旅客通关流程布局方案及查验单位现场保障用房方案。做好罗泾煤码头改建工程、中欧班列查验监管场地等口岸建设协调工作。积极跟踪小洋山北侧开发建设进展,做好口岸管理相关工作的前期协调对接,以及查验配套同步规划、建设工作。继续落实好华润大东等单位临时接靠工作。推进上海金山化工区孚宝码头E2、E4泊位正式对外开通启用。协调推进南港码头二期扩建工程和对外开通启用准备工作。
8.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高质量发展。协作推进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扩区三期工程建设,及时做好验收组织等工作。支持外高桥保税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目标,会同保税区管理局积极协调海关、税务、外汇等部门适应“全球运营商计划”和贸易新业态发展需要,不断创新监管制度。
四、提升口岸设施保障能力
9.推进口岸特色功能建设。做好机场货站、东航物流、同华临港海关指定监管场地验收工作,提升相关口岸进口水果、粮食、原木贸易服务能级和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围绕横沙国际渔业贸易中心建设发展需求,会同长兴岛管委会,协调海关支持进境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和鲜活水产品暂养保税仓库的建设申请。增加邮轮口岸存放免税商品和跨境电商商品的保税仓库功能,推动免税品业务发展。推进上海邮轮水上消费集聚区形成,促进发展“邮轮(游船)+国内船供+国际消费”新模式。探索国际货柜转运直供新模式。
10.优化完善水运口岸功能。推动口岸和属地海关联动,支持港区出口集拼、港外进口分拨、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中转集拼等业务拓展。加大推动滚装服务相关的口岸监管创新力度,支持海通码头与太仓港、南港等滚装业务的统一运营,满足汽车出口业务的快速增长需求。支持外高桥港与洋山港远洋航线的资源共享,简化两港间“穿梭巴士”的监管手续和优化运力投放。
五、开展口岸综合绩效评估
11.开展水运口岸综合绩效评估试点。开展口岸综合绩效评估,从口岸硬件设施、通行能力、投入产出、运行安全、通关便利化等方面全面衡量口岸自身建设、运转成效、服务水平,用好评估结果,引导口岸高质量发展。
12.加强水运口岸码头动态管理。落实《口岸准入退出管理办法(暂行)》等相关规定,会同查验单位等部门对不符合相关要求的开放码头实施退出管理,进一步优化口岸资源配置,提高查验监管效能。加强对开放码头动态管理,及时采取相应管理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六、实施“单一窗口”迭代升级
13.打造“单一窗口”移动端。建设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安卓和IOS操作系统的移动门户,纳入更多特色功能应用,便利企业随时办、随身查;构建面向企业服务的多元化内容矩阵,为企业提供精准、实时的资讯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逐步将移动端打造成面向外贸企业的新型外综服平台。
14.建设口岸大数据分析系统。建设口岸数字地图,逐步实现对进出境人员、运输工具、货物等信息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全景展示,对口岸综合绩效评估指标进行数据采集和结果展示。推进建设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大数据分析项目,建设口岸驾驶舱和外滩大屏,优化完善口岸通关时效分析和智慧统计分析等功能,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15.推进航空口岸信息化建设。会同上海海关、机场集团、东航物流等,按照国家口岸办相关建设指南要求,积极推动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试点建设,对接机场集团空运通等平台,打通口岸通关和物流信息节点,促进提升航空物流通关便利化水平,优化航空口岸营商环境,并争取将该平台纳入国家口岸办的全国试点。
16.丰富数字化服务贸易模式。深化中欧班列“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新增合同、箱单等随附单据电子化,拓展“一带一路”沿线物流跟踪等功能,支持上海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深化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金融服务功能建设,上线“汇率管家”等服务,让企业随时了解汇率市场咨询,拓展离岸贸易、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等应用场景。建设“单一窗口”保税船舶燃料加注业务综合申报服务系统。
17.提升监管预警研判能力。完善海事监管功能,优化船舶动态进出口岸审核、危险品审核端、集装箱危险品货申报系统等功能。完善边检监管功能,优化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申报办理程序,完善航空器边检出境航班订票信息申报功能,助力提升人员进出境管理能力。
18.提升便利化服务能级。聚焦外高桥、虹桥、淮海新天地进口示范区建设,深入扩展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功能,稳步提升进口便利化水平。构建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新模式,打造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线下服务站。
七、持续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
19.做好迎评工作准备。组织开展世界银行宜商环境评价体系对标改革和试评估工作。
20.进一步优化进出口货物通关模式。持续推广“提前申报”“两步申报”,扩大两段准入模式的应用范围,进一步优化进出口货物通关模式。
21.进一步推进口岸作业无纸化。鼓励船公司和港口经营企业等开展无纸化换单。依托EIR2.0、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平台,试点提还箱预约管理和洗/修箱在线管理。
22.加强口岸收费监管。联合相关部门清理规范全链条全流程收费,查处不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
23.加强改革政策宣贯。加大海关认证企业培育和服务力度,落实好AEO企业通关便利措施。利用市商务委微信公众号、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多种平台,借助行业协会力量,采取线上线下宣贯会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相关改革措施的宣贯,提升政策及政策效果的社会知晓度。
八、增强口岸区域合作
24.推进长三角口岸协调机制建设。建立长三角口岸通关协调机制,推进建立长三角三省一市口岸协会联席会议和长三角城市口岸协会联盟。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优选一批长三角区域优质的口岸服务类企业,推动为贸易企业提供更优更专业的服务。深化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合作共建,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口岸合作,提升跨区域口岸辐射能级。
25.推进低碳绿色供应链建设。依托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长三角区域国际贸易、航运和物流企业提供碳足迹追踪和碳排放测算。帮助企业优化国际贸易运输组织、网络设计等环节,促进低碳供应链建设。
26.推动上海海铁联运发展。依托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拓展海铁联运“通关+物流”功能,推动实现企业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站式业务状态查询。协调上海海事局,推进在常州设立海事监管装卸点,扩大上海海铁联运货源地和规模。加强与重庆口岸办联系,协调推进海铁联运补贴政策实施,提升渝沪班列开行效率。
27.进一步推广联动接卸模式。推进在具备监管条件的内陆集装箱枢纽场站与上海港之间推广同港化“联动接卸”模式,实现出口货物通关一体化运行。
九、加强国际化互联互通合作
28.推进落实互联互通联盟链试点工作。积极落实国家口岸办关于做好中新(加坡)“单一窗口”互联互通联盟链试点工作,确保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系统的性能优化和运维监控,保证数据传输通畅、及时、准确,确保完成“通关物流全程评估”系统数据报送。
29.推进跨境互助通关平台建设。推进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跨境互助通关平台建设,探索推进与APEC、RCEP“一带一路”有关经济体的单一窗口等进行对接,试点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等开展合作,针对APMEN等双边或诸边的跨境通关服务应用场景,逐步形成符合跨境数据合规、安全流动要求、“一次申报 双边通关”的“一站式”跨境通关解决方案,服务国内外贸易企业,助力提升区域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水平。
30.策划举办国际口岸城市数字化合作论坛。积极争取国家口岸办支持,联动中国口岸协会,策划在上海举办国际口岸城市数字化合作论坛,并争取在上海设立“国际口岸城市协会联盟”,助推浦东、临港、虹桥高水平开放,助推贸易高质量发展。
十、强化口岸服务保障机制
31.做好市区联动综合协调服务。聚焦浦东引领区、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会同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为保税船供、保税维修和保税研发等功能创新提供数字化支持。
32.支持口岸单位推进监管模式创新。支持空港区港联动形成一体化监管优势,会同上海海关、临港新片区、机场货运等开展专题研究,调研形成航空货运枢纽“区港联动”海关监管模式创新方案和相关意见建议,支持临港新片区复制海港模式,实现空运货物径予放行。支持新片区功能创新,继续提升“一线径予放行”货物比例。
33.持续推动“五链行动”。完善联动、联创、联建工作机制,以党建联建为抓手,积极开展口岸单位同创共建活动,不断完善联系服务企业机制,营造更加良好的口岸工作环境。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口岸处办与口岸监管单位、运营单位的工作联系,形成区域协作、处办联动、跨部门配合的口岸服务协调和咨询机制。
34.进一步强化通关协调服务。形成重点外贸企业、重点口岸服务类企业名单,畅通“上海口岸政企商务沟通会”机制,探索建立企业专员服务机制。
35.提升保障进博会服务水平。完善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线上服务功能,进博会期间设立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现场服务站。全力完成进博会商务外事保障组机场(高铁站)外宾迎送任务。
36.加强口岸政策宣讲服务。发挥好上海口岸联合会等行业协会的作用,指导开展通关政策宣讲、口岸政策培训和调研工作。用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移动应用、公众号、网站等媒介工具,开展线上培训、企业沙龙、问题反馈等服务。
2023年市商务委口岸工作任务书
1.加强口岸安全联合防控 | |
1.1 | 加强口岸安全联合防控联席会议机制建设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1.发挥好联席会议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以轮值等形式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会议,开展重大风险联合研判,研究推进执法互助、执法协作,有效推进专班运作。(口岸管理处、通关协调处、洋山办、机场办、浦东(浦江)办)) 2.紧密结合上海口岸工作实际,加强口岸风险预警和执法协作,推进口岸精准管控,及时研究解决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的重大事项。(口岸管理处、通关协调处、洋山办、机场办、浦东(浦江)办) 3.做好口岸查验单位疫情防控经费保障工作,加强与市卫健委、市财政局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切实解决口岸查验单位的后顾之忧。(机场办) |
1.2 | 完善区域口岸联合防控工作机制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1.依托现有的外高桥港口岸联合防控机制,探索口岸监管资源与长江口水上相关监管资源共建共享的密切配合协同方案,推动建立以“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为核心内容的协同工作机制,确保长江口四条入海通道和长江黄浦江沿线各类口岸运行秩序安全稳定。(浦东(浦江)办) 2.推进与舟山嵊泗等健全联系沟通机制,加强口岸安全联防联控方面的协作交流。(洋山办、口岸管理处) |
2.推动口岸数字化转型 | |
2.1 | 推动上海智慧口岸数字化专班有效运作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1.深化落实本市《关于全面推进口岸数字化转型实施意见》,充分发挥上海智慧口岸数字化专班作用,制定实施《2023年口岸数字化转型升级重点工作安排》。(通关协调处) ▲2.制定实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三年行动计划》。(通关协调处) 3.建立口岸数字化专家库,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标杆效应的口岸数字化转型示范工程,并择时授牌并进行宣传。(通关协调处、口岸管理处、洋山办、机场办、浦东(浦江)办) |
2.2 | 推动以区块链等技术为基础的口岸数字底座建设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依托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进建设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多种新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口岸大数据底座。基于云原生平台,全面升级技术构架,增强系统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进一步便利港口、机场等信息化平台的对接。推进口岸数据协调和标准化工作,制定数据共享、开放、接口规范、调用规则等标准。(通关协调处) |
2.3 | 推进口岸数字化转型重点应用场景建设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1.在上海智慧口岸数字化专班机制下,联合相关部门,积极支持口岸查验单位、运营单位数字化转型建设,推进海关口岸通关智能化查验、海事进出港船舶大数据共享与智能应用、边检一体化智能管理平台等建设,传统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改造创新性研究项目、空运通平台等口岸重点应用场景建设,并及时跟踪和做好总结。(通关协调处) 2.积极争取国家口岸办支持,在上海设立“口岸数字研究院”。(通关协调处) |
2.4 | 探索推进口岸数字化孵化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加大数据安全保护力度,探索口岸相关数据安全有序开放。集聚培育一批外贸服务类创新型企业,推动以数据为基础的精准服务,为外贸企业提供数字化支持。(通关协调处) |
3.推进口岸高水平开放 | |
3.1 | 推进口岸布局进一步优化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1.协调推动浦东机场四期(T3航站楼)规划落地,协调监管部门,配合机场方面提出合理、优化的旅客通关流程布局方案及查验单位现场保障用房方案。(口岸管理处、机场办) ★2.做好罗泾煤码头改建工程、中欧班列查验监管场地等口岸建设协调工作。(口岸管理处、贸发处、浦东(浦江)办) ★3.积极跟踪小洋山北侧开发建设进展,做好口岸管理相关工作的前期协调对接,以及查验配套同步规划、建设工作。(口岸管理处、洋山办) 4.继续落实好华润大东等单位临时接靠工作。(口岸管理处、浦东(浦江)办) 5.推进上海金山化工区孚宝码头E2、E4泊位正式对外开通启用。(口岸管理处、洋山办) 6.协调推进南港码头二期扩建工程和对外开通启用准备工作。(口岸管理处、洋山办) |
3.2 | 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高质量发展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1.协作推进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扩区三期工程建设,及时做好验收组织等工作。(口岸管理处、洋山办) 2.支持外高桥保税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目标,会同保税区管理局积极协调海关、税务、外汇等部门适应“全球运营商计划”和贸易新业态发展需要,不断创新监管制度。(浦东(浦江)办) |
4.提升口岸设施保障能力 | |
4.1 | 推进口岸特色功能建设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1.做好机场货站、东航物流、同华临港海关指定监管场地验收工作,提升相关口岸进口水果、粮食、原木贸易服务能级和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口岸管理处、机场办、洋山办) 2.围绕横沙国际渔业贸易中心建设发展需求,会同长兴岛管委会,协调海关支持进境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和鲜活水产品暂养保税仓库的建设申请。(口岸管理处、浦东(浦江)办) 3.增加邮轮口岸存放免税商品和跨境电商商品的保税仓库功能,推动免税品业务发展。推进上海邮轮水上消费集聚区形成,促进发展“邮轮(游船)+国内船供+国际消费”新模式。探索国际货柜转运直供新模式。(浦东(浦江)办) |
4.2 | 优化完善水运口岸功能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1.推动口岸和属地海关联动,支持港区出口集拼、港外进口分拨、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中转集拼等业务拓展。(浦东(浦江)办) 2.加大推动滚装服务相关的口岸监管创新力度,支持海通码头与太仓港、南港等滚装业务的统一运营,满足汽车出口业务的快速增长需求。(浦东(浦江)办、洋山办) 3.支持外高桥港与洋山港远洋航线的资源共享,简化两港间“穿梭巴士”的监管手续和优化运力投放。(洋山办、浦东(浦江)办) |
5.开展口岸综合绩效评估 | |
5.1 | 开展水运口岸综合绩效评估试点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开展口岸综合绩效评估,从口岸硬件设施、通行能力、投入产出、运行安全、通关便利化等方面全面衡量口岸自身建设、运转成效、服务水平,用好评估结果,引导口岸高质量发展。(口岸管理处、通关协调处、洋山办、浦东(浦江)办) |
5.2 | 加强水运口岸码头动态管理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1.落实《口岸准入退出管理办法(暂行)》等相关规定,会同查验单位等部门对不符合相关要求的开放码头实施退出管理,进一步优化口岸资源配置,提高查验监管效能。(口岸管理处、洋山办、浦东(浦江)办) 2.加强对开放码头动态管理,及时采取相应管理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口岸管理处、洋山办、浦东(浦江)办) |
6.实施“单一窗口”迭代升级 | |
6.1 | 打造“单一窗口”移动端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建设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安卓和IOS操作系统的移动门户,纳入更多特色功能应用,便利企业随时办、随身查;构建面向企业服务的多元化内容矩阵,为企业提供精准、实时的资讯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逐步将移动端打造成面向外贸企业的新型外综服平台。(通关协调处) |
6.2 | 建设口岸大数据分析系统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1.建设口岸数字地图,逐步实现对进出境人员、运输工具、货物等信息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全景展示,对口岸综合绩效评估指标进行数据采集和结果展示。(口岸管理处、通关协调处) ●2.推进建设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大数据分析项目,建设口岸驾驶舱和外滩大屏,优化完善口岸通关时效分析和智慧统计分析等功能,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辅助支持。(通关协调处) |
6.3 | 推进航空口岸信息化建设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会同上海海关、机场集团、东航物流等,按照国家口岸办相关建设指南要求,积极推动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试点建设,对接机场集团空运通等平台,打通口岸通关和物流信息节点,促进提升航空物流通关便利化水平,优化航空口岸营商环境,并争取将该平台纳入国家口岸办的全国试点。(机场办、通关协调处) |
6.4 | 丰富数字化服务贸易模式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1.深化中欧班列“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新增合同、箱单等随附单据电子化,拓展“一带一路”沿线物流跟踪等功能,支持上海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通关协调处) ★2.深化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金融服务功能建设,上线“汇率管家”等服务,让企业随时了解汇率市场咨询,拓展离岸贸易、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等应用场景。(通关协调处) 3.建设“单一窗口”保税船舶燃料加注业务综合申报服务系统。(通关协调处、洋山办) |
6.5 | 提升监管预警研判能力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1.完善海事监管功能,优化船舶动态进出口岸审核、危险品审核端、集装箱危险品货申报系统等功能。(通关协调处) 2.完善边检监管功能,优化“单一窗口”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申报办理程序,完善航空器边检出境航班订票信息申报功能,助力提升人员进出境管理能力。(通关协调处、机场办) |
6.6 | 提升便利化服务能级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1.聚焦外高桥、虹桥、淮海新天地进口示范区建设,深入扩展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功能,稳步提升进口便利化水平。(通关协调处) ●2.构建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新模式,打造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线下服务站。(通关协调处、机场办、浦东(浦江)办) |
7.持续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 | |
7.1 | 做好迎评工作准备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组织开展世界银行宜商环境评价体系对标改革和试评估工作。(自由贸易发展处、洋山办、机场办、浦东(浦江)办)) |
7.2 | 进一步优化进出口货物通关模式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持续推广“提前申报”“两步申报”,扩大两段准入模式的应用范围,进一步优化进出口货物通关模式。(自由贸易发展处) |
7.3 | 进一步推进口岸作业无纸化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1.鼓励船公司和港口经营企业等开展无纸化换单。(自由贸易发展处、通关协调处、浦东(浦江)办、洋山办) 2.依托EIR2.0、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平台,试点提还箱预约管理和洗/修箱在线管理。(自由贸易发展处、通关协调处) |
7.4 | 加强口岸收费监管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联合相关部门清理规范全链条全流程收费,查处不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自由贸易发展处、口岸管理处) |
7.5 | 加强改革政策宣贯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1.加大海关认证企业培育和服务力度,落实好AEO企业通关便利措施。(自由贸易发展处、通关协调处) 2.利用市商务委微信公众号、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多种平台,借助行业协会力量,采取线上线下宣贯会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相关改革措施的宣贯,提升政策及政策效果的社会知晓度。(自由贸易发展处、通关协调处) |
8.增强口岸区域合作 | |
8.1 | 推进长三角口岸协调机制建设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1.建立长三角口岸通关协调机制,推进建立长三角三省一市口岸协会联席会议和长三角城市口岸协会联盟。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优选一批长三角区域优质的口岸服务类企业,推动为贸易企业提供更优更专业的服务。(通关协调处) 2.深化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合作共建,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口岸合作,提升跨区域口岸辐射能级。(通关协调处、洋山办、浦东(浦江)办) |
8.2 | 推进低碳绿色供应链建设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依托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长三角区域国际贸易、航运和物流企业提供碳足迹追踪和碳排放测算。帮助企业优化国际贸易运输组织、网络设计等环节,促进低碳供应链建设。(通关协调处) |
8.3 | 推动上海海铁联运发展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1.依托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拓展海铁联运“通关+物流”功能,推动实现企业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站式业务状态查询。(通关协调处) 2.协调上海海事局,推进在常州设立海事监管装卸点,扩大上海海铁联运货源地和规模。(通关协调处) 3.加强与重庆口岸办联系,协调推进海铁联运补贴政策实施,提升渝沪班列开行效率。(通关协调处) |
8.4 | 进一步推广联动接卸模式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推进在具备监管条件的内陆集装箱枢纽场站与上海港之间推广同港化“联动接卸”模式,实现出口货物通关一体化运行。(通关协调处、洋山办、浦东(浦江)) |
9.加强国际化互联互通合作 | |
9.1 | 推进落实互联互通联盟链试点工作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积极落实国家口岸办关于做好中新(加坡)“单一窗口”互联互通联盟链试点工作,确保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系统的性能优化和运维监控,保证数据传输通畅、及时、准确,确保完成“通关物流全程评估”系统数据报送。(通关协调处、洋山办) |
9.2 | 推进跨境互助通关平台建设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推进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跨境互助通关平台建设,探索推进与APEC、RCEP“一带一路”有关经济体的单一窗口等进行对接,试点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等开展合作,针对APMEN等双边或诸边的跨境通关服务应用场景,逐步形成符合跨境数据合规、安全流动要求、“一次申报 双边通关”的“一站式”跨境通关解决方案,服务国内外贸易企业,助力提升区域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水平。(通关协调处、钻宝办) |
9.3 | 策划举办国际口岸城市数字化合作论坛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积极争取国家口岸办支持,联动中国口岸协会,策划在上海举办国际口岸城市数字化合作论坛,并争取在上海设立“国际口岸城市协会联盟”,助推浦东、临港、虹桥高水平开放,助推贸易高质量发展。(通关协调处) |
10.强化口岸服务保障机制 | |
10.1 | 做好市区联动综合协调服务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聚焦浦东引领区、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会同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为保税船供、保税维修和保税研发等功能创新提供数字化支持。(洋山办、通关处) |
10.2 | 支持口岸单位推进监管模式创新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1.支持空港区港联动形成一体化监管优势,会同上海海关、临港新片区、机场货运等开展专题研究,调研形成航空货运枢纽“区港联动”海关监管模式创新方案和相关意见建议,支持临港新片区复制海港模式,实现空运货物径予放行。(机场办) 2.支持新片区功能创新,继续提升“一线径予放行”货物比例。(洋山办) |
10.3 | 持续推动“五链行动”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1.完善联动、联创、联建工作机制,以党建联建为抓手,积极开展口岸单位同创共建活动,不断完善联系服务企业机制,营造更加良好的口岸工作环境。(口岸管理处、通关协调处、洋山办、机场办、浦东(浦江)办) 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口岸处办与口岸监管单位、运营单位的工作联系,形成区域协作、处办联动、跨部门配合的口岸服务协调和咨询机制。(口岸管理处、通关协调处、洋山办、机场办、浦东(浦江)办) |
10.4 | 进一步强化通关协调服务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形成重点外贸企业、重点口岸服务类企业名单,畅通“上海口岸政企商务沟通会”机制,探索建立企业专员服务机制。(通关协调处、口岸管理处、洋山办、机场办、浦东(浦江)办) |
10.5 | 提升保障进博会服务水平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1.完善“单一窗口”线上服务功能,进博会期间设立“单一窗口”现场服务站。(通关协调处) 2.全力完成进博会商务外事保障组机场(高铁站)外宾迎送任务。(机场办) |
10.6 | 加强口岸政策宣讲服务 |
任务分工和责任部门 | 1.发挥好上海口岸联合会等行业协会的作用,指导开展通关政策宣讲、口岸政策培训和调研工作。(通关协调处、口岸管理处、洋山办、机场办、浦东(浦江)办) 2.用好“单一窗口”移动应用、公众号、网站等媒介工具,开展线上培训、企业沙龙、问题反馈等服务。(通关协调处) |
说明 | ▲为2023年市委重点工作; ●为2023年上海市商务工作要点 ★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2023年重点任务 |
来源:上海市商务委员会
(注:1.只接收对该政策性文件的相关咨询;2.留言时请注明政策性文件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