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关于《上海市推动服务外包加快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0-12-03)

近日,市商务委会同市发展改革委、上海海关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上海市推动服务外包加快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一、实施方案》制订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服务外包的发展。从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复函商务部同意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建议以来,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从最初的20家增加到2019年的31家,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达968.9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上海作为第一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持续推进服务外包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规模保持全国领先,结构不断优化,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外包在实施创新驱动和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中的重要作用,商务部会同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等部门,研究出台了《关于推动服务外包加快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加快推动服务外包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转型升级,提出了六个方面20条主要任务明确了推动服务外包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为贯彻落实《指导意见》,本市制定并印发了《实施方案》。

二、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分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组织实施等3个部分。发展目标为2025年,离岸服务外包业务规模达到120亿美元,离岸执行额超亿美元企业数超过20家,服务外包成为打造“上海服务”品牌的重要方式和重要力量。主要任务包括20项任务、45项具体举措,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加快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实施方案》重点提出推动建设高质量的数字基础设施、探索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的管理模式等三项任务。聚焦特定功能区域,推动建设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和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推动在临港新片区等区域试点开展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评估,推动众包、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新模式,发展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 

二是推动重点领域发展,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围绕重点领域,主要提出支持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及设计外包等方面的举措。增强以信息技术平台为支撑的在线新经济服务出口能力,推进集成电路、人工智能(AI)等制造业融合发展项目。进一步吸引跨国公司共享服务中心落地,鼓励向具有知识产权的合作研发模式转型,支持外资企业总部和科研院校设立创新设计中心。

三是加快培育市场主体,营造服务外包发展的良好条件。从企业、区域、平台、网络等方面,《实施方案》提出五项任务。加快重点企业培育,积极培育树立服务外包行业质量标杆。注重临港新片区、虹桥商务区等重点转型升级承载区的建设,突出各重点区域服务外包的特色。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转型升级发展所需的共性技术支持、云服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各项服务。拓展全球服务网络,支持“上海服务”品牌和标准“走出去”,鼓励服务外包企业提供贴近发包方的“近岸服务”。

四是大力推进人才建设,着力解决人才供需矛盾。《实施方案》围绕人才建设,提出三项任务。通过人才引进和培养,解决服务外包企业的人才短缺、特别是中高端和复合型人才缺乏问题。注重发挥服务外包企业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优势,优化各类资金支持方式,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深化产教融合,开展“订单式”培养试点。

五是提升政策和公共服务水平,强化服务外包转型升级的保障措施。在用好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方面,统筹优化市服务贸易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和方式,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方面,通过科创板等方式,加大对服务外包新模式新业态的支持力度。在创新出口信用保险产品方面,鼓励开发与服务外包企业特点相适应的出口信用保险产品。在拓展保税监管范围方面,争取在本市率先开展“两头在外”的研发、设计、检测、维修等服务业态所需进口料件保税监管。在优化海关监管模式方面,将服务外包纳入“单一窗口”管理,加强对服务外包企业的信用培育,推进生物医药研发企业的通关便利化。


来源:上海市商务委员会

相关稿件: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等8部门关于印发《上海市推动服务外包加快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