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关于印发 《2025年本市扩消费行动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5-03-26)
2025年本市扩消费行动方案
沪商商贸〔2025〕65号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扩消费工作会议关于提振消费、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落实十二届市委六次全会有关部署,结合上海实际,制定2025年本市扩消费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坚持“政策+活动”双轮驱动,以供给侧创新、消费侧激励、消费环境优化为重点,发挥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市场规模大、消费场景丰富、高端要素集聚的优势,把政府引导与市场发动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扩消费政策措施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积极促进服务消费、大宗消费、外来消费、新型消费,大力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夜间经济、票根经济,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扩消费格局,更好激发消费潜力,推动全市消费提质提量、回稳向好,更好发挥消费在稳增长、促创新、强功能、惠民生中的作用。
二、实施扩消费专项行动
(一)商品消费换新行动
1.加力支持家电家居以旧换新。落实2025年全国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在冰箱等8大类家电基础上,增加净水器、微波炉、洗碗机、电饭煲等4类,将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品类纳入补贴范围,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进行补贴。加力支持绿色家电家居家装消费,将家电类、装修建材类、卫生洁具类、家具照明类、智能家居类、居家适老化类、家纺类产品7类纳入补贴。
2.深化推进汽车更新消费。落实国家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对个人消费者报废符合条件的车辆,并购买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乘用车或燃油乘用车的,按相关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实施本市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对个人消费者转让符合条件的车辆,并购买符合条件的新能源小客车或燃油小客车的,按相关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
3.提升换新便利化服务水平。支持家电销售企业联合生产企业、回收企业拓展全品类、全渠道、全场景的回收网络,优化拆、收、送、装等各环节服务流程。支持康复辅具销售企业联合生产企业建立售后服务流程。鼓励家具制造企业、销售企业等设立平台,增加收旧服务功能,推进大件家具回收企业开展上门回收便民服务。支持二手车经销企业增设线下服务网点,推广线上预约、上门收车等服务方式。
(二)服务消费提质行动
4.大力发展银发消费。举办银发生活节系列活动,聚焦“衣、食、住、行、健”五大银发消费场景,发布上海银发经济“百大品牌”。在社区设置上海老博会分会场,通过沉浸式互动,优化银发消费体验。推动商业综合体、家具卖场打造适老化改造样板间。鼓励各区综合采取购买服务、纳入养老服务补贴项目等形式,为老年人送餐、陪诊、助浴等服务消费提供支持。开展“乐无忧小屋”快闪、“康复辅具社区公益行”系列活动,打造一批集租赁、展示、体验、服务、销售于一体的康复辅具社区租赁服务示范点。推动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等提供康复辅具产品的展示、租赁和销售空间。
5.促进餐饮和家政服务消费。落实促进本市餐饮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促进餐饮服务消费。支持餐饮企业在沪开首店、拓新店,对符合条件的餐饮企业给予奖励。对第三方平台为餐饮企业增能引流给予奖励。新增培育建设2-3条特色餐饮集聚街区。扩大家政服务消费,开展员工制家政企业试点,支持高级家政服务人员培训。
6.丰富文旅服务消费。继续办好“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推出“古希腊古罗马雕塑展”等一批新的文博大展项目,引进一批有影响力演唱会等演艺活动。指导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推进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推动上海乐高乐园开园营业,提升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等区域能级。举办上海国际邮轮节,推动国际客运中心、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等提升访问港能级。
7.拓展体育服务消费。全年举办170余项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办好世界赛艇锦标赛、F1、ATP1000等顶级赛事,沃尔沃中国公开赛、UFC上海格斗之夜两项商业赛事,创办首届长三角国际铁人三项赛和长三角青少年篮球联赛。做强上海体育消费节“尚嗨运动”IP,推动重点体育赛事进商圈、进景区、进街区,打响“跟着赛事来旅行”品牌,提升上海国际赛事文化及体育用品博览会能级。
8.培育信息服务消费。激发信息服务消费潜力,举办2025年上海信息消费节、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活动,支持数字技术在文旅、教育、健康、交通等领域的深化应用,赋能元宇宙、网络游戏、在线音视频、AI等信息服务消费热点。
9.扩大健康和交通服务消费。深化国际医疗旅游试点,推动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等医疗园区提升服务能级,持续引入世界一流医疗机构,促进外商独资医疗机构落户,培育健康服务消费。协调铁路上海局集团优化本市高铁列车开行方案,支持基地航司推出与过境免签机票联动的旅游活动路线、优惠套票,吸引中转客流,释放交通服务消费潜能。
10.创新优化服务消费供给。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深化电信、教育、养老、医疗、健康等服务业对外开放,推动科技服务、旅游等领域开放举措全面落地。研究发布《服务消费融合性创新场景创建指引》团体标准,引导企业创新打造“旅游+”“体育+”“健康+”“数字+”等融合性服务消费场景,开展典型案例评选,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场景给予奖励。
11.完善服务消费政策。继续发放“乐·上海”服务消费券,优化消费券的发放方式,扩大商户参与覆盖面,加强风险防范。支持金融机构开发服务消费转型消费信贷产品,给予使用专项消费信贷产品的消费者执行利率优惠,对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深化实施商旅文体展联动政策,支持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能级、高流量、高品质的演出、展会、赛事等落地上海。
(三)新型消费促进行动
12.促进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全球新品首发示范区,在重点商圈商街、创意园区、文化场所等打造多层次的全球新品发布载体,集聚一批传播、传媒、广告、策划等国内外知名专业服务机构。支持具有引领性的国内外品牌在上海开设高能级首店,支持首店提升能级。对结合本市高能级展会举办达到一定规模和能级的消费品首发活动给予奖励。实施全球主理人品牌引育计划,在服装服饰、化妆品、家具、黄金珠宝领域支持主理品牌人做好产品研发设计等。支持老字号开设新店、旗舰店,开发推出“老牌新品”“国货潮品”。在上海老字号品牌馆建设老字号新品首发公共服务平台。
13.推动直播经济加快发展。围绕数实融合、产销融合、长三角联动等,加快推动杨浦、长宁、松江、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等4个直播经济集聚区建设。加强直播经济主体培育,组织创建本市第三批直播电商基地,提升基地选品、孵化等服务能力。推动本市共享直播间、特色直播场景建设,评选一批直播电商技术应用、模式创新的应用场景。举办第六届11直播月、第四届上海国际MCN大会等有影响力的直播IP活动。
14.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消费。在电子商务、商业零售、跨境贸易等领域评选一批具有示范性、应用性和先进性的人工智能推广应用优秀案例。支持大型电商平台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加快智能营销、客户服务、品质检验等应用,鼓励本市电子商务企业加大对人工智能的研发投入和消费场景建设。发挥全国示范智慧商圈的示范作用,拓展本市重点数字商圈的人工智能、数字人、元宇宙等数字化应用,鼓励线上平台与实体商业深度合作,打造一批数实融合消费新场景。
15.促进IP+消费。打造二次元品牌集聚区,建设二次元主题商圈,吸引知名二次元IP的首店、首展落地。支持打造次元漫游节,举办各类二次元主题活动。依托互联网数字娱乐平台,推动数字娱乐各领域IP与生产制造联动,开发系列周边产品。打造国际动漫月,办好国际动漫月+嘉年华、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CCG EXPO) 、Bilibili World、腾讯动漫大赏、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等。
(四)消费场景打造行动
16.加快重点商圈能级提升。推进南京东路、淮海中路、豫园、南京西路、陆家嘴、徐家汇、北外滩、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等商圈重点项目改造。启动建设国际珠宝时尚功能区,出台功能区建设政策措施,引进设立“大师工作室”“工匠工作室”,开设旗舰店、体验店、品牌专柜以及品牌推广中心。提升重点商业载体活力,在重点商圈打造运动休闲、艺术展览、主题社交等多元示范场景。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组织开展第五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国试点和第二批全域推进先行区建设。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示范社区试点街镇“回头看”评估工作,发布“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导则。推进特色商业街区培育建设,组织开展典型案例评选,鼓励有条件的区给予政策支持。
17.打造商旅文体展联动场景。发挥票根经济效应,支持购物中心、景点为持有文化展演、体育赛事、专业会展、航空登机牌等票(证)的人群提供购物、景点等商旅文体展联动优惠福利。支持经营主体开发“门票+”“机票+”“展票+”等主题产品,创新“门票+服务体验+购物零售”等联动模式,评选10个“票根经济创新产品”。支持朱家角、泗泾、南翔等打造古镇特色商业,加强商旅文体展联动。办好2025年亚洲宠物展,集聚全球高端宠物品牌,促进宠物经济。
18.打造城市夜经济IP。建立本市夜间消费集聚区认证标识,进行国际对标和能级提升。打造10个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的夜间消费集聚区、30个夜间消费IP活动、10个主题鲜明、与上海城市文化相匹配的标杆特色市集。办好上海夜生活节,试点在特定时段允许设置新型户外广告,开展户外音乐节、街头艺人演出、夜间主题巡游、创意主题市集、新品发布等。支持经营主体结合古典园林、特色街区、滨江水岸等,联动国潮动漫、文化非遗等特色IP,开发主题文旅秀演项目。鼓励“外摆经济”规范发展。
19.促进外贸优品内销。在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设立内外贸一体化展区,搭建内外贸采购对接的平台,拓展国内贸易市场。帮助外贸企业对接国内销售渠道,在五五购物节、“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迎进博品质生活节等促消费节庆活动中设置外贸优品专区。支持外贸企业通过跨境电商拓展市场,提供合作新机遇和市场销售新渠道。
(五)消费节庆打造行动
20.举办首发上海系列活动。在3月至5月集中推出高品质、高流量的国际品牌首发上海春季系列活动。支持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2025上海车展、2025上海美博会(CBE)、上海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AID)推出家电、汽车、化妆品、康复辅具等领域首发新品,举办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首发活动。举办2025上海时装周秋冬发布、全球品牌主理人引育推广周、“长江好物进上海”等大型首发平台活动,组织国际品牌、国内原创品牌,以及国潮品牌在平台活动中推出首发新品。推动首店向总店、总部提升发展。
21.举办第六届五五购物节。以品质消费、创造需求为主题,在5月至6月,聚焦商圈商街,举办标杆IP和精品折扣活动。升级活动IP,新增次元漫游节、乐邻生活节、银发生活节、上海邮轮节、家居焕新节等IP活动,继续办好国际美妆节、汽车品质消费嘉年华、国际咖啡文化节、制造佳品汇、体育消费节、钻石珠宝文化节、数字生活节等IP活动。升级商圈活动,发动全市重点商圈参与“商圈精品推广节”活动,推出好货不贵的精品优品。升级政策配套,对参与“商圈精品推广节”促销活动的品牌企业,按照销售增长情况给予奖励,对参与的商业综合体按营销活动投入情况给予奖励,鼓励有条件的区为“商圈精品推广节”给予支持。
22.举办2025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7月-10月,聚焦吸引境外旅客,打造商旅文体展联动暑期重大节庆IP。围绕“活动+产品+服务”,举办国际电音节、国际光影节、2025世界赛艇锦标赛、乐高世界玩乐节等一批标杆活动。针对重点国家和地区旅客需求,推出国际中转旅客免费上海半日游产品、东方传统文化体验主题产品、“一票惠享上海之夏”票根经济系列产品、新时代国际暑期学校项目、国际医疗旅行产品、中华美食体验之旅主题产品等一批240小时特色产品。升级推出通信服务、外语地图服务、国际驾照翻译服务、离境退税服务、机上宣传服务等一批友好服务举措。推出一批兴趣友好消费场景。
23.举办迎进博消费嘉年华。11月结合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举办迎进博消费嘉年华,聚焦“申城五新”主线,围绕进博首发新潮流、全球美食新味道、精品惠购新福利、都市乐游新场景、消费联动新体验组织策划重点活动。依托进博会打造进博首发平台,推出超400款进博新品。打造“进博专享·溢出联动”系列项目,推出凭进博会证件游览上海标志景点专属服务产品。
24.举办跨年迎新购物季。12月中旬至次年春节,举办跨年迎新购物季,抓住跨年、元旦、春节消费主题,围绕品海派年味、购新潮年货、享联动体验板块,办好上海网上年货节等重点活动。围绕重点商圈推出跨年迎新促消费活动,办好“南京路和你一起迎新年”“豫园民俗灯会”“淮海路商圈新年亮灯”“乐游虹口中国年”等标志性活动。支持各区有序发放商圈消费券,结合岁末促销节点,更大程度释放家电家居、汽车、服装鞋帽、化妆品重点品类消费潜力。
25.打造诚信消费环境。举办诚信兴商宣传月,在第八届进博会期间开展“寻找最美服务窗口”活动。开展放心消费行动,建设一批放心消费商场、放心消费街区、放心消费景区。新增2000家线下零售企业参与七日无理由退货。开展“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新增20家总部型企业参与长三角地区异地异店退换货活动。出台上下半年重点商圈“上海购物”诚信指数,实现重点商圈消费维权联络点全覆盖。开展市级优质商业服务明星(团队)的选树活动,全面提升一线员工服务水平。
26.优化服务便利环境。优化“外卡内绑”“外包内用”等移动支付服务,拓展“外卡内绑”产品功能,增加可入境使用的境外电子钱包数量。加强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延续外卡POS机具补贴政策,给予收单机构新增POS机每台购置成本50%、最高400元支持推进商户小面额现金备付工作,根据行业主管部门确定的重点商户清单,做好零售、餐饮、文旅、交通等场景全覆盖。联合高校、培训机构增加小语种志愿者服务,在重点商圈、A级旅游景区、酒店、轨道门户站点等场景实现多语种服务全覆盖。推动通讯运营商进一步做好入境外籍旅客上网体验服务,持续为外籍人士提供便捷通信服务。
27.完善配套设施环境。对本市旅游度假区、旅游景区、特色街区、文化场所、体育场馆、宾馆酒店、商业综合体等经营主体新建或升级多语种服务咨询台、标识标牌系统、行李寄存设备等国际化、便利化、消费服务设施,按设施设备投入的30%,予以最高50万元支持。全年重点商圈行李寄存服务网点新增10%以上。对传统商场、商业街区围绕适老化、儿童友好服务和无障碍环境进行改造更新,完善银发友好、母婴儿童友好、宠物友好等主题友好设施。
28.提升入境消费环境。推出上海之夏多日票体验组合产品,涵盖公共交通乘车权益、重点商圈优惠消费权益、重点文旅景点参观权益,打造具有标识度、标杆性的上海城市体验旅行友好产品。推动在涉外商圈商街设立退税商店。打造特色离境退税商店,增加老字号产品、新兴国货“潮品”等商品品类。推动退税服务便利化,扩大“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数量和覆盖范围,推动退税代理机构增设自助退税办理终端,完善即买即退流程,更好满足境外旅客多样化退税需求。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提振消费、扩大国内需求的战略部署,切实做好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领导小组框架内成立扩消费专项工作机制,定期研究和协调扩消费相关工作,统筹协调、监督指导全市消费促进工作。二是做好宣传推广。通过新闻通气会、发布会、媒体打卡探营等多种形式,宣传促消费政策和重点消费活动IP。在海外城市有针对性开展全球推介。打造流量话题,联动新媒体平台,打造互动性更强的传播话题和推广活动。三是强化监测评估。开展全方位消费市场运行监测分析,完善消费品市场统计指标体系,多维度反映消费市场发展新趋势,开展流量人口监测。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加强对服务消费的运行监测,研发服务消费发展活力指数及分行业活力指数,建立商旅文体展联动大模型。四是确保安全有序。协同公安和街道等部门严守安全底线,督促各活动主办单位高度重视活动安全,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压实安全主体责任,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来源:上海市商务委员会
(注:1.只接收对该政策性文件的相关咨询;2.留言时请注明政策性文件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