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市商务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21-03-30)


2021年上海市商务工作要点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

 

2021年商务工作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十一届市委十次全会和全国商务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以推进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和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为战略牵引,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精心办好第四届进博会,着力强化“四大功能”,加快发展“五型经济”,主动服务“五个新城”建设,助推城市数字化转型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努力实现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提供重要支撑,为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作出更大贡献,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021年预期目标:在国内外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均增长3%左右;实到外资增长4%左右。

一、聚焦疫情防控,着力商务领域疫情防线

1.加强重点领域疫情防控。压实属地管理和市场主体责任,做好农贸市场、商超、餐饮、会展等重点场所以及家政行业防控工作。有序组织商务领域重点人群接种疫苗,提高高风险岗位人群接种率。落实口岸“人物同防”管控措施,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人员入境、冷链食品进口闭环管控。加强协调联动和监督检查,做好“走出去”企业疫情防控工作。

2.保障物资稳定供应。综合运用多种渠道科学合理筹措防疫物资,确保有序供应。切实把好防疫物资出口质量关,规范出口秩序。落实菜篮子“区长负责制”,加强产销对接,加大主副食品供货组织调运力度。保障市场常态化供应和节假日生活必需品供应。

二、聚焦消费升级,着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3.举办第二届“五五购物节”制定实施新一轮打响“上海购物”品牌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全球新品首发、长三角一体化、五大新城建设等,聚焦汽车、家电、化妆品、服装鞋帽等重点商品及本地制造产品,加大促销力度,形成一批消费新场景、新地标、新模式和新业态,提升标志性活动IP能级。围绕首发经济、夜间经济、免税经济、外来消费、大宗商品消费等,推动出台支持发展措施。完善金山区长三角路演中心服务功能,支持黄浦区、静安区打造各具特色的老字号主题街区。

4.培育发展高端消费。积极争取市内免税店新政落地,新增50个离境退税定点商店培育壮大20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引领性的本土品牌,引进30国际中高端品牌。推动浦东、黄浦、静安、徐汇、虹口区加快建设首发经济示范区。打造南京路世纪广场、西岸艺术中心、上海展览中心新品发布地标性载体支持龙头电商平台打造全球新品网络首发平台。推动国内外重点品牌开展线上线下首发和展销活动全年新增首店800家

5.推进商业数字化转型发布商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推动在线新经济企业与实体商业合作,加快建设南京路步行街、虹桥商圈等数字商圈商街示范项目。制定实施促进直播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支持浦东、长宁、杨浦、嘉定、青浦、奉贤等区打造直播电商基地。围绕社区、医院、学校、商务楼宇等重点区域,加大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力度,新增5500组智能快件箱,新建改建100个生鲜前置仓和1个城市分选中心。开展长三角电子商务一体化发展示范行动,在网购、物流、支付、数据等领域实现深度融合和跨地区合作。

6.建设多层级商业地标围绕“两街四圈”打造世界级消费“金腰带”,推进南京东路世纪广场、南京西路张园、ITC徐家汇中心、北外滩华贸、淮海路龙凤地块等一批重点商业项目建设。聚焦新天地、思南公馆-复兴公园等12个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推出夜生活嘉年华,形成1-2个体验丰富的深夜营业区。加快提升20条“一街一主题”特色商业街区品质,建设黄浦外滩源集、闵行首尔夜市等分时步行特色街区。研究制定五个新城商业规划导则,促进产城融合,提升消费能级品质,形成面向长三角市场的商业布局。

7.优化消费环境建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继续发布重点商圈“上海购物”诚信指数。完善商务诚信公众服务平台功能,在黄浦、静安、杨浦、嘉定等试点区推进信用示范商圈建设。建立商务信用“红黑名单”联合奖惩和信用修复机制,构建以商务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快宝山区预付卡监管创新试点建设,推进预付卡治理数字化,并逐步推广到全市。继续推进线下零售企业“七日无理由退货服务承诺亮牌行动”,推出一批“首席服务质量官”。落实好本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

三、聚焦流通创新,着力优化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8.培育壮大流通主体。研究修订支持总部经济发展政策,鼓励各区出台相关政策,持续开展贸易型总部与民营企业总部认定,提升总部经济服务水平。在临港新片区、虹桥商务区等区域集聚和培育一批有色金属和石油化工大宗贸易企业。开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领军企业。持续深化老字号“一品一策一方案”,研究制定促进老字号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构建老字号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长效机制。

9.建设强辐射高能级平台。深入推进大宗商品期现联动,深化欧冶云商与上期所合作,进一步扩大钢铁交易中心产能预售规模,支持上清所联合本市大宗平台开展大宗现货交易清结算业务。支持浦东新区开展大宗交易监管创新试点,进一步扩大大宗商品期现联动试点规模。加快宝山区钢铁领域平台经济示范区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支持普陀区上海有色金属交易中心发布“国际铜”价格指数,提升有色金属价格话语权。提升上海钻石交易所和中国(上海)宝玉石交易中心能级,打造国内国际联动的钻石、宝玉石集散中心。

10.持续推进供应链降本增效。制定出台生活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导则,形成区域物流枢纽、转运分拨中心、社区物流配送网点(前置仓)、末端配送设施四级网络。积极推进公铁联运,提升城市配送功能。畅通长三角市场网络,复制推广物流标准化试点经验,加快形成跨区域带托运输循环模式。加快汽车流通便利化,鼓励新车和二手车出口,全面开展二手车交易转籍跨省通办试点。促进内外贸一体化,深化落实出口转内销政策,搭建出口转内销平台,支持企业设立海外仓,构建高效通畅的全球渠道物流网络。加快提升可回收物体系能级,持续优化可回收物“点站场”体系建设和回收主体企业培育。做好商务领域塑料污染治理工作。

四、聚焦外贸转型,着力培育外贸综合竞争新优势

11.推动传统贸易拓展多元化市场。贯彻实本市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深化完善稳外贸11条、出口转内销等政策举措,研究储备并适时出台一批新的支持政策。借助RCEP等签署效应,支持企业稳定欧美日等传统市场,拓展东盟等“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推动虹桥、外高桥两个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进一步做精外高桥酒类、化妆品、智能制造等专业贸易平台,探索完善保税展示展销监管制度。加快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二期)项目建设。

12.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落实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在临港新片区开展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试点,探索新兴领域治理规则。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推进生物医药研发用特殊物品免于许可证通关试点。扩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关键技术进口,实施推动文化内容走出去“千帆计划”。打造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深入实施数字贸易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认定和发布一批数字贸易示范基地和示范性应用场景。在临港新片区、虹桥商务区建设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推动临港“信息飞鱼”、虹桥跨境贸易数字化产业园项目建设。建设一批服务贸易促进平台,办好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积极参与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完善数字贸易交易促进平台功能,推动外汇结算便利化。提升浦东新区、徐汇区、外高桥软件园等国家级出口基地能级。

13.推动新型贸易提升能级。扩大离岸和转口贸易规模,提升经常账户项下离岸贸易业务便利度,拓宽“白名单”企业范围。认定新一批市级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区,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邮件互换站监管点。完善跨境电商进口商品备案制度,扩大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制定国际分拨发展政策,推动一批国际分拨中心加快落地。落实松江等综合保税区开展维修业务实施办法,拓展保税展示交易、保税维修再制造等新业态,支持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外开展保税维修。积极推动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经营资质等政策取得突破。深化亚太示范电子口岸与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等经济体互联互通。

14.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实施“跨境贸易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聚焦“减时间、降成本”,大力推进进口申报、在线稽核查、第三方采信等监管模式,开展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试点。优化出口退税单证备案制度,鼓励引导船公司、船代取消提货单换单纸质委托书。推进码头道口智慧化升级,深化监管查验指令信息与港口信息双向交互试点。完善贸易摩擦“四位一体”应对机制,制定贸易调整援助办法,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

15.推进智慧口岸建设。深化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合作共建,支持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一体化发展。整合上海航空口岸信息资源,强化口岸通关和港航物流功能。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贸易出口退税、跨境贸易保险、出口信用保险、贸易融资等特色功能,推进与“一网通办”“随申办”等平台深度融合。

五、聚焦外资提质,着力打造吸引外资新高地

16.更高水平扩大开放对接对标RCEP、中欧投资协定、CPTPP,深入落实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政策、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等一系列开放举措,积极争取在电信、互联网等领域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开展国家级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加快金融、科技、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引进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优质项目。推进上海口岸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完成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二期)和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验收,积极争取浦东国际机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资质。

17.更大力度招商引资。聚焦东西两翼、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重点产业,发挥国内外投促机构作用,办好项目签约、总部颁证等各类投促活动,开展主题招商、渠道招商、产业链招商。实施“总部增能行动”,落实外资研发中心新政策,支持更多企业升级设立全球研发中心、开放式创新平台。修订总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推动一批总部企业升级为亚太或更高层级总部,全年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0家、外资研发中心20家。

18.方位服务企业聚焦重大项目、重点领域,深入开展企业走访调研,持续办好政企合作圆桌会议,统筹解决企业具体问题。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上海市外商投资条例,健全市区两级外商投资议事协调、投诉和兜底服务机制,发挥外商投资促进服务平台作用,完善“涉外服务专窗”服务内容。统筹做好全市经贸外事服务工作,精心安排好重大经贸外事活动及外事会见,助力营造安商稳商的良好氛围。

19.加强对外经济合作。鼓励企业“走出去”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完善政企银保四方协调会商机制,协调解决重点项目融资、保险等需求,新增规模以上本土跨国公司20家支持浦东新区与东南亚、欧洲等重点国家开展“丝路电商”合作。以印尼青山园区等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为载体,探索试点人民币跨境结算。开展跨国经营人才培训计划,全年培训4000人次以上。

六、聚焦进博增效,着力持续放大溢出带动效应

20.提升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水平。制定第四届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总体方案和总任务书,滚动梳理解决“问题清单”,组织开展实战演练,探索制订常态长效的服务保障导则。深化落实放大溢出带动效应实施方案。

21.促进贸易升级。举办覆盖商业展区的供需对接会,推动第三届进口博览会意向订单尽快落地。做强“6天+365天”交易服务平台,认定一批商品结构优、辐射能力强的新平台,进一步丰富进口商品品类,优化进口商品结构,促进展品变商品。加快建设国际医药流通产业集聚区,推动国际医药流通产业创新中心、国际医药大数据中心等项目落地。

22.促进投资升级。创新方式办好2021城市推介大会,会同各区和国际投促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投资促进活动。精心设计2021投资路线和投资地图,推动参展商与产业园区等精准对接,促进参展商变投资商

23.促进消费升级。办好进口商品节、“拥抱进博·国别商品缤纷月”等活动,扩大参与企业数量,增加国别馆等进博特色项目,充分提振进口消费。拓展进博会精品旅游线路,开展“进博会旅游团组”专享季等促销活动,提升购物游体验。

24.促进开放升级。广泛征求国内外专家、智库的意见建议,努力提高第四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议题设计和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提升论坛国际影响力。深化通关、出入境等进博会贸易便利化政策创新,推动已有措施固化形成常态化制度安排。

25.建设国际会展之都。贯彻落实会展业条例,推进会展业“一网通办”,切实整治展虫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与国际展览协会等知名行业组织合作,强化品牌展会推广,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会展集团和知名展会深化云上会展等新模式,研究制定绿色会展标准,打造绿色、智慧、平安展馆。支持崇明举办中国第十届花博会。

七、聚焦商务惠民,着力增强服务保障民生能力

26.深入实施早餐工程。持续优化早餐网点布局,聚焦大居、产业园区、商务楼宇等区域,新增早餐网点1120个。新增早餐工程示范点200个,提升共享早餐覆盖率85%,推出更多健康早餐品类推动流动餐车可持续发展,强化运营保障。加快数字化赋能早餐,支持早餐企业线上经营,新(改)建网订柜(店)取网点700个。

27.优化超大城市主副食品保供体系。推进西郊国际改扩建工程建设,调整经营资源,提升能级,支持拓展建设用地。加快推动新上农批项目立项和建设准备。试点建设一批“智慧菜场”新增蔬菜域外基地20个,持续推进6个紧密型生猪外延基地建设。建立主副食品运行调控系统,强化超大城市保供调控能力。

28.推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抓好家政服务条例宣贯培训持证上门服务人员2万名。发挥家政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功能,完善家政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推广长宁区“互联网+”模式、闵行区产业化特色,指导推进“领跑者”行动示范城(区)建设。

八、聚焦党建引领,着力加强党对商务工作的全面领导

29.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折不扣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大政方针与决策部署加强“四史”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成直属机关党委、纪委换届,健全规范基层组织体系,压实党建工作责任,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推进“一岗双责”落实到位,优化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三张清单”,保持纠治“四风”高压态势。

30.强化法治保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健全法治建设体制机制。编制“十四五”商务法治建设规划。加强商务法治政府建设,深化商务领域权责清单工作制度和“放管服”改革,促进依法行政。

31.锤炼干部队伍。实施“政治素质提升行动”,坚定干部理想信念。实施“全面知事识人行动”,优化干部考察考核,选优配强班子。实施“干部梯队建设行动”,坚持把用好各年龄段干部和加快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相结合。实施“专业能力培养行动”,积极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重点强化干部党性锻炼。实施“严管厚爱干部行动”,加强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和关爱帮扶,着力打造敢于担当、敢于创新、敢于攻坚、敢于负责的商务铁军

32.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深入对接“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坚持过“紧日子”,一步夯实专项资金统筹管理,持续深化内控体系建设,严控“三公”经费及一般性行政支出。认真做好信访、12345市民服务热线、政务信息公开、安全生产等工作。


来源:上海市商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