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市商务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3-06-09)

坚定信心  奋发有为

全力推进上海商务高质量发展

——2023年全市商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一、2022年商务工作回顾

2022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全市商务系统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商务部的关心指导下,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加快推动商务经济恢复和重振。货物进出口4.2万亿,同比增长3.2%,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口岸贸易总额继续保持全球城市首位;服务进出口规模继续位居全国各省市首位;实际使用外资239.6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对外直接投资中方投资额86.2亿美元,规模位居全国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万亿元,继续居中心城市首位,累计新增首店1073家,数量和质量继续保持国内城市领先地位;商品销售总额16.5万亿元。

第一,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实现新突破。一是保障第五届进博会成功、精彩、富有成效。制定《上海市服务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条例》,确保疫情防控零感染、重大活动安全有序、内外宾接待周到圆满。精心打造“中国这十年——对外开放成就展”上海展区,浦东、虹桥分论坛助力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提升国际影响力。上海交易团成交额连续五年位列各地方交易团首位。“2022上海城市推介大会”成功举办。二是推进浦东新区、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颁发首批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加注地方牌照,中国首单保税液化天然气“船到船”加注业务落地。落实沿海捎带等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84项任务措施。三是支持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打造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二期)A栋全面投入运营,虹桥国际咖啡港、虹桥进口商品直播基地等项目正式落地四是持续推动长三角商务一体化发展。加强长三角口岸通关一体化建设,深化长三角国际经贸风险防范和经贸摩擦案件应对联动。五是高质量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制定全国首个地方落实文件,上线“RCEP协定最优关税税率查询系统”。六是深入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举办走出去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加强境外安全及突发事件处置与协调

第二,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实现新提升。一是着力稳住外贸基本盘制定实施外贸保稳提质等政策文件,扩大出口退税、信保等支持规模和覆盖面,发挥重点展会作用,千方百计支持外贸企业保市场保订单。中欧班列实现中欧线、中亚线、中俄线全覆盖。推动淮海新天地获批设立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二是贸易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全年跨境电商进出口1841.2亿元,同比增长38.6%,全市海外仓项目累计110个。推进自由贸易账户离岸经贸业务试点,离岸经贸业务企业累计达到577家,国际分拨中心示范企业累计达到100家。三是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创新国际船舶登记管理制度等3个案例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成功创建知识产权服务、地理信息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领域5个国家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落地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数字贸易创新孵化基地,举办首届上海数字贸易论坛。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政策扩围至4个区。四是利用外资和总部经济实现提质增效。夯实市区两级工作专班机制和重大外资项目专员服务机制,及时回应和解决外资企业诉求,推进一批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全年共召开41场政企沟通圆桌会议,有力稳定外资发展预期和信心。举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颁证仪式,修订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政策,全年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家,外资研发中心25家,累计分别达到891家、531家。五是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制定全面推进口岸数字化转型实施意见,深化“单一窗口”特色功能建设,上线信保绿色通道等功能。六是国际经贸风险防范和应对保障能力不断加强。全国首发上海市贸易调整援助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工作入选全国首批25项知识产权典型案例。

第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消费潜力持续释放。编制形成上海“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联动商务部“国际消费季”举办第三届“五五购物节”和首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论坛”。开展“全球新品首发季”等12大IP活动。组织发放“爱购上海”电子消费券,发布支持消费市场创新发展、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补贴等政策,落实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有效释放消费潜能。二是消费地标显示度更亮。提升7个上海全球新品首发地示范区能级,建设15个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发布商业空间布局规划静安、徐汇、嘉定入选国家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成华山263老字号品牌馆(一期)培育认定首批12家直播电商基地,黄浦豫园商圈BFC外滩金融中心成为商务部首批全国示范智慧商圈、全国示范智慧商店。三是商贸流通体系深化建设。入选成为全国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推动浦东创建大宗商品贸易创新生态集成区,宝山创建上海钢铁领域平台经济示范区,普陀创建上海市有色金属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区,推动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登记中心、上海国际油气交易中心等重点平台项目落地。贸易型总部民营企业总部累计分别达到261家和501家。

第四,商务惠民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早餐工程建设超额完成。三年累计新增早餐网点3656个、创建早餐示范点326个,基本实现中心城区早餐网点步行通达时间10分钟以内、郊区城镇化地区步行通达时间12分钟以内的目标。二是主副食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与全国15个省份179家蔬菜主产区基地实现产销对接,供沪猪肉货源拓展至全国19个省份265家。建设完成20家示范性智慧菜场。三是家政行业提质增效。完成“上海家政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二期改造,为开展家政服务信用等级评价奠定基础。

2023年商务工作主要目标和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总体来看,年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但更要看到,上海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上海核心功能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综合优势没有变,上海商务高质量发展的态势也没有变。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对当前形势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更好服务全国和全市发展大局。

2023年商务工作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提升国际贸易中心能级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动商务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助力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新征程上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今年要重点抓好八方面工作。

(一)全力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一是加快落实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扩大开放政策。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积极对接CPTPP、DEPA等高标准经贸规则,实行更大程度开放压力测试。争创“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打造国际经贸合作新渠道新引擎。二是精心办好第六届进博会落实总体方案部署要求,贯彻实施上海市服务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条例,持续推进进博会“越办越好”。继续做好上海交易团组织工作持续放大溢出带动效应,打响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品牌,办好“2023上海城市推介大会”、进口嗨购节等活动,不断推动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三是支持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打造贸易新平台。提升虹桥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能级。扩大北斗西虹桥地理信息服务出口基地规模。提升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数字贸易龙头企业集聚度。四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桥头堡高质量发展。加强绿色低碳产业链合作,支持打造一批基础设施建设标志性项目和“小而美”民生工程。优化“走出去”服务保障体系,健全境外项目安全及权益保护工作机制。五是推动长三角商务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贯彻落实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重要精神聚焦商务领域共同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任务清单加强三省一市在电子商务、农产品流通、老字号发展、消费促进等方面的合作。

(二)全力恢复和扩大消费,实施“消费供给结构优化”行动。一是落实扩大消费政策措施。持续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精心策划组织第四届五五购物节等重大活动。促进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大宗消费。二是加快培育新型消费。鼓励发展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强自有品牌建设。挖掘壮大首发经济、品牌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实施好促进绿色消费政策,创建国家级绿色商场,拓展绿色消费应用场景。三是集聚全球消费资源支持浦东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实施全球消费品牌集聚计划。聚焦外高桥、虹桥、淮海新天地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一区一特色”的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格局。依托上海老字号品牌馆二期建设,持续深化老字号改革创新。培育一批网络新消费品牌四是创新消费场景。推动实施商业空间布局专项规划,重点打造东西两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和多个国际消费窗口。加快推进南京东路世纪广场改造升级项目等一批新载体建设,提升北外滩等10个水岸夜生活体验区能级,打造更多商旅文消费新地标。推进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增强社区商业“一站式”便民服务和生活物资保障供应功能。

(三)全力促进流通创新发展,实施“商贸流通创新扩容”行动。一是扩大商品市场规模。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加快活跃二手车市场,促进汽车梯次消费、循环消费。稳步扩大大宗商品交易规模,支持各区在资金支持、金融服务等方面提供一揽子政策支持与配套服务。开展新一轮贸易型总部与民营企业总部认定工作。二是培育高能级商品交易平台。深入实施商贸物流高质量专项行动,加强商品市场优化升级试点建设。加快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登记中心建设,扩大“清算通”业务规模三是深化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建设。培育一批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企业,打造一批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建立健全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四)全力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实施“货物贸易优化升级”行动。一是全力稳定外贸基本盘。鼓励企业赴海外洽谈参展,举办“出海优品 云洽全球”系列活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抢订单、扩产能、增份额,加快优化外贸结构。持续推进“四个一百”专项行动,支持各区和重点区域加大贸易招商力度。二是加快新型国际贸易扩容。进一步提升离岸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度,深化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探索建立海外仓综合服务平台,新认定一批国际分拨示范企业。加快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再制造件按新品实行进口管理试点。持续扩大保税燃料油加注规模。三是大力推进会展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本市线下展会恢复举办。全力保障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等一批重大展会安全有序举办,大力吸引国际知名展会、会展企业和专业机构落户上海。四是持续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落实全面推进口岸数字化转型实施意见,加快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迭代升级。组织开展世界银行宜商环境评价体系对标改革和试评估工作。五是提升国际经贸风险防控能力。持续跟踪碳规则等国际新规,分析防范应对限制性措施影响。实施经贸摩擦新形势应对能级提升专项行动。

(五)全力增强贸易发展新动能,实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行动。一是争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推动《上海市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各项任务深化落实。扩大服务贸易开放,发展“保税+”等服务贸易新模式新业态。二是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上海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推动电子口岸数据联通等功能项目落地实施。举办第二届上海数字贸易论坛,打造数字贸易品牌活动。三是建设服务贸易重要载体。提升数字服务、知识产权等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能级,强化贸易促进功能。四是加快特色领域发展。推进文化贸易“千帆出海”行动,支持徐汇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打造全球动漫游戏原创中心核心承载区,支持仓城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加快推进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举办第九届中国(上海)技术进出口交易会。

(六)全力建设双向投资高地,实施“利用外资筑基引强”行动一是发挥开放型经济优势吸引更多外资。依托浦东引领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吸引更多外资主体和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强化全市外资招商统筹,制定《上海市外资招商引资工作行动方案》。加大全市“3+6”新型产业体系及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等新赛道产业招商力度。二是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强化专班和专员服务机制,推动重点外资项目加快落地、建设和投产,保障外资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市领导对话跨国公司500强高管、政企沟通圆桌会等交流渠道,稳定在沪外企投资发展信心。三是加快总部经济提质增效。贯彻落实新一轮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支持政策,培育认定一批高能级总部企业。细化政策制度供给,鼓励外资开放式创新平台发展。四是培育高级本土跨国公司。加快吸引集聚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以境外经贸合作区为载体,鼓励长三角企业抱团入驻、联动发展。

(七)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商务便民惠民利民”行动。一是持续优化特大城市保供体系。建立保供稳价应急调拨沟通机制。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空间布局规划落实落地。开展“新建示范性智慧菜场”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工作。二是深化推进早餐工程建设。持续补填早餐盲点,高标准创建早餐示范点,确保共享早餐门店(点)覆盖率保持85%以上。三是推动家政提质扩容。推动开展“上海阿姨”职业技能星级评定和服务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加强家政服务平台信用信息治理。四是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提升单用途预付卡协同监管平台能级,打造新型综合监管模式。推进线下零售企业七日无理由退货服务承诺亮牌行动。

(八)全力提升履职尽责能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商务高质量发展。一是不断加强政治建设。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根本的要求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持续锻造“四敢”商务铁军。三是扎实推进商务法治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修订《深化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持续推进国际经贸领域涉外法治建设。四是着力提升商务行政效能。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优化政务公开、信访和12345热线工作机制。强化底线思维,加强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维护商务领域安全稳定。

 


来源:上海市商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