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市商务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0-03-01)


坚定信心  统筹推进

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商务经济发展目标双胜利

——2020年全市商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市商务委党组书记、主任  华源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市商务委作工作报告。

一、2019年商务工作回顾

2019年,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商务部的关心指导下,全市商务系统全力做好“六稳”工作,商务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固稳,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消费市场平稳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万亿元,增长6.5%,规模稳居全国城市首位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居各行业前列对外贸易规模稳定。口岸货物进出口8.4万亿元,增长0.1%,继续保持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口岸城市地位。利用外资增势良好。新设外资项目、合同外资、实到外资分别增长21.5%、7.1%和10.1%,实到外资规模达到190.4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对外投资结构优化。对外直接投资中方投资额140亿美元,居全国第二展览业能级稳步提升。展馆面积、展览面积、百强展数量均居全球会展城市之首

一年来,上海商务事业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

一是推进“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圆满完成第二届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工作。着力打造一流城市环境和一流服务保障,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越办越好”的总要求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逐步显现。出台并落实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实施方案50项举措,虹桥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过验收并启动运营,“6天+365天”交易服务平台达到49个。成功召开上海城市推介大会。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建设有序推进。自贸试验区19项商务领域年度改革任务全面落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面融合对接国家标准版。临港新片区15项任务全面推进。长三角市场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贯彻国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制定重点项目清单。推动长三角区域内重要产品追溯信息互通“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开展。二是推动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取得新突破。消费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出台促消费29条,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实施夜间经济、海派特色小店、老字号等方面促进政策。187个老字号形成“一品一策一方案”。在全国率先开展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外贸发展动力进一步激发。发布全国首份省级数字贸易行动方案。跨境电商进出口同比增长53.1%。获批全国首批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总部经济能级进一步增强。出台促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的若干意见,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0家、研发中心20家,累计达720家和461家。出台鼓励设立民营企业总部的若干意见,认定民营企业总部193家。供应链创新试点成效进一步显现。培育认定100家供应链示范企业,形成了一批整合产业链的资源配置型平台。“期现联动”试点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年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千亿级以上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累计达10家。三是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取得新亮点。开放度和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制定发布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40条,出台进一步促进外商投资的若干意见。推动世界银行2020年营商环境跨境贸易指标排名上升9位。服务企业力度持续加大。出台稳外贸30条,召开10场外资企业政企合作圆桌会议。举行两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研发中心颁证仪式和两批共80个外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放管服改革加快深化。实现流程优化减材料落地率100%,电子证照减材料落地率100%。家政服务条例经市人大审议通过。四是商务惠民取得新成绩。主副食品供应平稳有序。猪肉市场供应得到有力保障,新建500家社区智慧微菜场,新增77个蔬菜主供应基地,实现“菜篮子”稳定供应。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发展。全年培训家政持证上门服务人员4万多名,在早餐网点薄弱社区建成36家早餐示范门店。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在重点商圈及企业开展“七日无理由退货”服务,750多家线下实体店参与实施。

二、2020年商务工作主要目标和任务

2020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新冠肺炎疫情又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冲击,各种不利因素叠加,给商务工作带来重大挑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需要付出更艰辛的努力。同时要看到,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上海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三项新的重大战略任务进入全面施工期,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逐步显现,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扩大开放等政策以及新消费新需求将持续引发新热点和新增长点。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对当前形势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危中见机、化危为机,狠抓落实、善作善成,更好地服务全国和全市改革发展大局。

2020年商务工作总体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十一届市委八次全会部署的各项任务,按照全国商务系统应对疫情做好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本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做好“六稳”工作,以稳企业为重点,强化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责任,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全力以赴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商务经济发展目标双胜利,全力完成“十三五”规划,为“十四五”良好开局奠定扎实的基础。

今年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抓防疫抗疫,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是聚焦“物资保障”,千方百计组织筹措防疫物资。进一步完善和发挥应急联动响应机制,通过扩大国际采购、挖掘本地产能加强国内调配和储备投放等方式,加大物资筹措力度。全力保障重要物资供给。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进博会参展商等排摸锁定境外产能,扩大医用防护服等重点物资进口。鼓励有条件企业转产扩产,最大限度提升紧缺物资产能。合理优化重要物资调配优先保障援鄂医疗队、公共卫生中心、儿童医学中心等医疗单位医用物资需求。统筹保障民用物资供给,优化社区居民口罩投放方式,着力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和防疫工作一线需求推进重要物资互济互帮实施长三角重要防疫物资互济互帮制度,形成紧缺物资清单和产能情况清单,实现更大范围、更有效率物资调剂。加强产业链复工等方面协作互助,落实通关、物流一体化协同举措。

二是聚焦“市场保供”,全力以赴守住民生底线。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商务部关于强化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保障工作要求,进一步落实“菜篮子”责任制,确保生活必需品不断档,确保主副食品供应量足价稳、优质安全、便利惠民加强市场监测。坚持市场运行日报制度,强化信息收集研判,做好主副食品、生活必需品保供调度,防止物价过快上涨。加强产销对接充分发挥77个市外主供应基地和50个域外蔬菜基地作用,加快推进6个紧密型生猪外延基地建设,新增30个域外蔬菜基地,落实与山东等地产销协议,确保猪肉、蔬菜货源充足。做好方便食品、消毒液、洗手液等生活物资组织调运和补足工作努力保障市场供应加强批零对接。推动“叮咚买菜”、大润发、麦德龙、家乐福生鲜电商、商超卖场与蔬菜集团、上农批等批发市场建立对接机制,确保疫情期间蔬菜、肉蛋奶、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供应稳定。

三是聚焦“行业管控”,做好商务领域疫情防控工作。会同引导行业协会等制定本市商务领域行业防控工作指南,压实企业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密切监控、分类指导,抓紧抓实抓细精准防控工作。零售、餐饮、家政等生活服务行业,指导企业按照行业防控指南要求,严格落实经营场所、商品管理等方面卫生防疫措施,切实营造健康安全消费环境。指导企业创新经营服务方式,鼓励运用线上模式开展业务,组织动员餐饮企业提供企业团餐或外卖服务。外贸、外资领域,指导企业科学安排生产经营,制定疫情应对方案和应急预案,严格做好厂区(办公区)、宿舍、食堂等人群聚集场所防控工作。密切联系重点外贸、外资企业,加强疫情防控实时跟踪监测。电子商务领域,鼓励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实行居家办公。严格落实入库商品、交通工具等定时消毒制度,做好配送清单、配送轨迹记录。

四是聚焦“复工复产”,有序推进行业企业恢复经营。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积极推动企业在严格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有序复工复产复市。狠抓政策落实加快推进“沪28条”等援企政策落地见效,精准实施“减免缓退补”等纾困解困措施。做好政策评估,持续改进完善,研究储备特殊时期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政策,适时出台。开展全覆盖走访。会同各区建立走访企业工作“双组长”制,市区联动对外资总部企业和重点外资企业进行全覆盖走访,全面梳理企业复工复产复市遇到的各类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需协调的立即协调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提出解决方案,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限时解决加强精准帮扶。坚持“点对点”联络服务,实行“一行一策”“一企一策”,打通人流、物流、资金流堵点。针对外贸企业,加强通关运输支持,帮助化解订单违约等风险。针对生产企业,努力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针对中小商贸企业,加强金融服务等支持,减轻流动资金压力。

(二)抓商务发展,全力打赢稳增长攻坚战

一是聚焦“消费提质”,打造国际消费城市贯彻落实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三年行动计划和促消费29条,开展国家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试点工作,把加快发展“五个经济”作为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制定出台更大力度的促消费政策,举办更大规模的促消费活动,充分释放被疫情抑制的消费潜力做强夜间经济。丰富业态,促进夜购、夜娱、夜健、夜读、夜展、夜游等消费场景集聚。完善配套,更大力度推动实施夜间交通、市容环境、安全等保障措施,探索试点24小时营业区政策。提升能级,塑造大型夜间消费活动IP。打造地标,推出一批品牌化、标志性商旅文体一体化项目,进一步拓展夜经济集聚区功能做大免退税经济。争取更大力度的免退税政策先行先试,支持新设市内免税店,鼓励自主品牌进入免税店。扩大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网点覆盖面,提升退税便利度。创新发展平台经济。支持平台企业不断丰富线上消费场景和内容,打造“小而美”的网络新品牌,精准匹配网络消费新需求。鼓励采取不接触投放、智能柜投放等配送方式,推动无人便利店、智能售货机等创新业态加快发展。在养老、家政、教育、回收等领域建设一批电子商务服务生态圈。深化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打造一批平台经济龙头企业。提升钻交所、宝玉石交易中心等国家级要素平台能级,加快建设宝山钢铁领域平台经济示范区,支持浦东打造“期现联动”产业园。壮大品牌经济。开通“上海购物”APP,继续提升上海购物节影响力。加快推进南京路步行街、陆家嘴商圈、豫园商城改造提升,推动20条特色商业街区建设。鼓励传统商贸企业继续加快创新转型,持续推进老字号重振和“一品一策一方案”,实施老字号品牌保护工程、传人培养工程、数字焕新工程和国潮出海工程加快发展首发经济。深化黄浦、静安、浦东、徐汇全球新品首发地示范区建设,举办高水平全球新品发布活动。支持各大电商平台打造全球新品网络首发中心。优化消费环境。制定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展静安、黄浦、杨浦、嘉定等区重点商圈信用示范区建设,做好宝山、闵行等区单用途预付卡监管试点和执法试点。扩大“七日无理由退货”服务承诺的行业企业覆盖面

二是聚焦“外贸稳量”,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制定实施本市贸易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落实本市稳外贸30条加快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全力以赴稳定外贸规模。支持企业稳定重点市场、开拓多元化市场。提升出口退税效率和外汇收支便利水平,降低企业经营融资成本。加速处理与疫情防控相关物项的办理申请,实施重要防控物资进口先予放行通关模式,对企业复工复产急需的机械设备、原材料、零部件等进口快速验放,适当降低查验率。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应对订单取消、出运拒收等风险。全方位支持企业稳定产业链,防止重要订单和产能向外转移。推动大虹桥、新浦江、临港、崇明、嘉定等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优化公共服务功能。深化口岸营商环境改革。实施跨境贸易营商环境3.0版,力争在压缩边境时间、提升电子化水平、优化海关监管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更大力度降低进出口环节成本,进一步落实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和公示制度,适时适当减免进口货物堆存费等港口费用。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一网通办”深度融合,拓展贸易融资服务功能,打造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联盟。加快发展新型国际贸易。提高离岸转手买卖的结算融资便利水平,推动自由贸易账户下开展货物转手买卖。加快推进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支持浦东、松江、嘉定等区优化跨境电商生态环境,新增一批市级示范园区,提升以公共服务平台为通路的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扩大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规模,支持企业设立全球维修中心。继续培育外贸综合服务龙头企业。建设高能级强辐射的贸易平台。争取虹桥商务区设立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引入一批商品直销平台、国别商品交易中心、跨境电商平台,打造虹桥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进一步完善外高桥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示范区建设,做精做实红酒、机床、医疗器械、化妆品等专业贸易平台功能。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在临港新片区探索跨境数据分类监管,建设虹桥数字贸易跨境服务集聚区,支持浦东软件园等申报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推荐新一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认定一批服务贸易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推动服务外包转型升级,率先在临港新片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开展进口料件保税监管试点。加强风险防范与应对。支持贸促会等为外贸企业和境外项目无偿出具因疫情导致未能按时履约的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上线国际经贸微课堂,加强涉外法律援助服务。加强产业安全预警研判,固化推广贸易调整援助试点经验,及时发布境外针对疫情的贸易限制措施和应对建议。

三是聚焦“外资增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国家稳外资20条,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进一步稳定存量、做大增量,着力增强外商长期投资经营信心放宽市场准入。依托临港新片区、虹桥商务区等重点功能区建设,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服务业扩大开放40条等举措,积极争取在电信、保险、证券、科研和技术服务、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研究对接RCEP、CPTPP等高标准经贸规则,探索实施更大力度的改革创新,提高自贸协定利用率。加大引资力度。着力吸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投资。灵活运用网上洽谈、视频会议、在线签约等方式,积极开展网上招商、不见面招商,充分发挥驻外办事机构作用,加大海外招商力度,确保招商引资不断链。持续办好总部颁证、大项目集中签约等系列投促活动。提升外商投资促进服务平台能级,完善投促项目库、投促资源库和投促活动库等数据库建设。健全境内外投促服务网络,加强与国际机构合作,会同各区、开发区培育专业化、国际化投促队伍,形成“一区一策”投促服务策略。落实总部联系人制度,完善外事会见等后续跟踪服务制度。全年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0家、外资研发中心15家。优化投资环境。完善外资企业联系机制,及时掌握各行业、各领域受疫情影响情况,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各项应对疫情支持政策,继续组织召开政企合作圆桌会议,进一步提高问题解决率。建设“一网通办”涉外服务专窗,持续拓展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外资地方立法进程。落实信息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市、区两级外资企业投诉和合法权益保护工作机制。加强对外经济合作。健全企业走出去服务体系,支持走出去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开拓第三方市场。继续着力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桥头堡,落实上海-新加坡全面合作备忘录,推动有条件企业参与中缅经济合作区建设。提高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国际影响力,促进电子口岸互联互通。

四是聚焦“办好进博”,持续放大溢出带动效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越办越好”的总要求,加快推动进博会平台运作常态化、溢出效应最大化、覆盖范围全球化和功能模块集群化,全面落实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实施方案,推进贸易升级、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和开放升级。做好第三届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工作。更好发挥商务部门牵头协调作用,全面梳理解决前两届进博会问题,完善“越办越好”长效机制继续高质量完成第三届进博会经贸外事、交易团组织、餐饮供应等任务。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做大国际采购交易平台。深化虹桥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建设,提升“6天+365天”交易服务平台展示、撮合、交易、通关等功能,为进口商品、技术和服务提供多模式、多渠道对接服务。做实贸易投资促进平台。推动进博会贸易便利化等改革创新举措在全市范围固化推广。精心筹办2020上海城市推介大会。建立进博会项目信息数据库,促进签约项目加快落地。支持各区、开发区深耕进博会特色参观线路、进博会客商走进上海看商机等品牌活动。做优人文交流学习平台。鼓励上海老字号、非遗品牌等参加世界级非遗项目展示交流活动。推出以进博会为主题的常态化精品旅游线路,打造集展会、旅游、购物、体验等为一体的新地标。做强世界开放合作平台。贯彻落实虹桥商务区打造国际开放枢纽的实施方案,深化市场、贸易等领域长三角合作,助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扩大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影响力,全力做好议题设置、嘉宾邀请等工作,着力打造比肩达沃斯的论坛品牌。同时,推进国际会展之都建设实施会展业地方条例,落实各项赋能政策。帮助会展企业有效应对疫情,有序恢复各类展会举办,更大力度发挥重点展会和各类国际展会贸易投资消费的促进作用。

要加强党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商务发展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切实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强保障。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严格执行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以疫情防控工作和商务发展的成效检验和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探索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常态长效机制。高质量编制发展规划,结合新形势新要求,高标准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和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编制工作。坚持依法行政,积极推进重点领域立法进程加快修订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电子商务发展规定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深化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促进业务流程的优化、简化和互联化,让数据多流动、人员少跑动,推动家政、会展等公共管理服务平台接入“一网通办”。认真做好信访、12345市民服务热线、政务信息公开、安全生产等工作。坚持过“紧日子”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提高专项资金政策效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政治为先、事业为上的用人导向,实施政治素质提升行动、全面知事识人行动、干部梯队建设行动、专业能力培养行动、严管厚爱干部行动等五项行动计划。加强在防疫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对表现突出的干部大力褒奖、大胆使用,对不担当不作为、失职渎职的严肃问责,着力打造一支敢于担当、敢于创新、敢于攻坚、敢于负责的商务铁军

同志们!疫情面前显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更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对标对表,决战决胜,“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商务经济发展目标双胜利,为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上海市商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