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587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6-07)

毕华业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国际航运服务业绿色发展的建议的代表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概述

(一)主要内容

近年来,国际航运服务业进入以“内涵提升与创新发展”、“智慧绿色发展”为特征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代表建议通过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建立标准化的货物追踪系统、推动绿色物流标准实施、规范货运运输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升本市绿色航运服务水平。

(二)建议办理的主要过程

我委收到您的建议后高度重视,多次联系市交通委、市生态环境局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上港集团相关部门和企业,认真研究意见内容。经收集汇总相关单位的会办意见,形成了本建议的答复材料,并与您进行了当面沟通。感谢您在建议中对本市航运服务业绿色发展的背景、问题、发展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较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本市相关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对建议的总体办理结论

我委通过提高多式联运承载能力和衔接水平,优化多式联运组织模式,积极发展多式联运;打造上海港数字服务生态圈,进一步构建航运贸易数据要素流通体系持续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服务。致力加强国际合作,完善上海港低碳设施和船用新燃料加注设施布局,提升航运服务碳排放管理水平,加快推动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业绿色发展。通过加强安全工作的指导和监管,督促电商平台做好电动车安全管理工作。

二、对本建议的具体答复

(一)关于“大力发展水水中转、空水中转等多式联运”的建议

本市于2022年印发了《上海市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以提升面向全球的运输服务能力为重点,聚焦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优化完善,推动货物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输组织效率进一步提高、运输方式绿色化智慧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近年来,上海港联合内河港口及航线运营方,大力发展长江及其支流流域的水水中转、铁水联运,做大做优“江海直达”、“河海直达”、“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业务。推动长三角区域具备条件的港口与上海港之间开展“联动接卸”业务。推进建设中欧班列、海铁联运等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提升铁路货运数智化服务水平,为境内外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业务服务。上海港海铁联运公司作为上海多式联运重点企业,目前共有9条固定车底循环班列,2023年累计开行班列突破7500列,业务通达9个省份40个城市。

下一步,我委将会同相关单位和部门积极发展多式联运,通过完善内陆集装箱码头、铁路内陆港、共享堆场、空箱中心布局,将港口服务前置到腹地货物聚集点,提高集疏运效率。完善长三角口岸通关协调机制,深化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合作共建,推动重点口岸间开展水水中转、江海直达、海铁联运、空空中转等业务。

(二)关于“建立标准化货物追踪系统,尽快推进进出口舱单的无纸化和电子化”的建议

本市率先推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面推进口岸数字化转型,不断应用大数据、AI、区块链等新技术进行探索,提升数字化能力。2021年,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通过数据融合技术,实现“通关+物流”全程可视化跟踪功能,并提前实现了国际海事组织关于“海事单一窗口”的强制性要求。2023年,我委同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市大数据中心,出台了本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智慧化创新行动方案,提出建设“区块链+大数据+大模型”相融合的航贸数据要素流通体系,构建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智慧服务体系,打造一批涵盖国际贸易全链条的标杆应用场景。构建基于浦江数链的航运贸易行业辅链—航贸数链,同时推动跨境电子发票互操作、跨境商品溯源、电子提单应用等应用场景上链,探索建设与建行、新加坡渣打创投金融科技公司区块链金融场景。试点中欧班列上海号首笔铁路电子提单应用,积极探索铁路运单提单化。

下一步,我委将持续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加大电子单证应用推广,根据自贸区总体方案、“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方案、“单一窗口”智慧化创新行动方案等文件要求,充分结合全市区块链工作建设总体有关安排,以重点场景应用为牵引,推动电子提单、电子发票等航贸领域的电子单证规模化应用。“进口生鲜”为重点场景,联合金融机构推进电子提单、电子发票等贸易单证的综合应用。推进“空运通”平台建设,整合海关、航空货站、安检、地面服务等货运业务参与方的运行数据和客货运航班信息,实现货物进港出港以及相关流程信息的数据贯通,实现一站式无纸化业务办理功能。

(三)关于“在打造国际航运服务业绿色发展的宏观环境及绿色航运技术的同时,注重物流企业在绿色物流发展方面的作用”的建议

近年来,本市一直致力于加强国际合作、建设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加强碳排放管理等,打造航运业绿色低碳供应链。

一是推动国际绿色航运走廊建设。2022年,上海港同洛杉矶港宣布宣布共同倡议建立“绿色航运走廊”,打造世界上第一条横跨太平洋的绿色航运走廊。在国际海事组织(IMO)减排框架内,展示先进的物流技术、脱碳技术应用和最佳管理实践,推动实现航运和港口活动脱碳。2023年,制定了《上海港-洛杉矶港绿色航运走廊实施计划纲要》,计划自2025年起,航运公司合作伙伴将在本走廊部署具备全生命周期低碳或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能力的船舶。

二是构建清洁能源加注服务体系。岸电方面,持续加大岸电设施投入,预计2024年底实现所有码头泊位岸电全覆盖。LNG方面,2022年,上海港成为全国首个具备LNG加注服务能力的枢纽港,至今先后完成了我国首单锚地国际班轮保税LNG加注、首单国际班轮LNG船-船冷舱加注及首单国际班轮LNG船-船冷舱加注。截止2023年末,已累计开展LNG加注71艘次,加注量39万7千方,2023年加注量较2022年增幅约98%。绿色甲醇方面,适应航运业绿色低碳发展趋势,积极发展绿色甲醇供应体系。2024年4月10日,上海港完成国内首单大型绿色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到船同步加注。

三是提升行业碳排放管理水平。上海是我国最早纳入航运企业的碳市场,本市航运企业根据上海市碳排放管理办法,设置碳排放管理专员,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加快推动船舶改造、能效提升、清洁能源应用,降低自身排放,履行清缴义务。近年来,在强化自身碳排放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绿色低碳供应链管理。《上海市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的行动方案》已对外发布,提出推进打造中远海运、中船集团、振华重工、上港集团等50家以上绿色低碳链主企业。

下一步委将会同相关单位和部门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推进岸电设施建设和使用推进符合要求的船舶靠港期间岸电常态化使用。加快完善机场港口低碳设施布局,拓展港口新能源和储能应用场景。打造船用新燃料加注中心逐步建成品种多元、加注灵活、功能完善的新型燃料供应网络。探索完善清洁燃料认证加注使用等环节政策法规体系、标准规范制度、市场运营机制,强化上海港船用新燃料供应保障能力。健全航运碳排放检测管理体系,建立覆盖航空、水运各行业的碳排放核算方法,构建碳排放统计检测、报告和核查制度体系,完善重点用能单位碳排放考核机制。

(四)关于“制度规范方面:目前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存在由于电动车的大量违章行驶妨碍了正常行驶车辆的通行安全,影响了物流车辆运行安全的现象”的建议

2023年,我委指导市网购商会制定并发布《外卖等电商平台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及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工作规范》,要求并督导外卖电商平台完善业务管理规则,推动安全配送管理,开展“防疲劳”提示和派单干预,优化外卖骑手配送时间等。我委多次召开外卖等电商平台电动自行车安全综合治理会议,要求相关电商平台高度重视,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做好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非机动车安全管理工作;指导本市主要电商平台所在4个区商务主管部门建立工作专班,履行属地责任。目前,电商平台均已建立了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骑手管理、合作商管理等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并积极推动物流商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同时,我委依托市网购商会等行业组织督促电商平台会员企业落实自律自治义务,市公安局依托上海市道路交通安全协会平台,推动快递企业参与筹建“同城配送专业委员会”,统筹推进行业交通安全管理,强化自律自管;通过建立通报检查机制,通报各快递企业交通违法及事故情况,对违法、事故高发或“屡教不改”的企业进行定向约谈;指导快递企业参与创刊《上海同城配送》,营造“企业相互监督、企业督促企业”的良性竞争氛围。

下一步,我委将继续高度重视网约配送行业电动车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对电商平台电动车安全工作的指导和监管,督促外卖等电商平台落实主体责任,做好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持续加强部门协作,完善互通信息机制,形成部门工作合力。继续指导各区商务主管部门,建立健全协调机制,督导电商平台做好相关工作。继续强化监督检查,定期开展外卖等电商平台电动自行车安全检查工作,广泛开展宣传警示教育,督促相关电商平台做好自查整改并完善管理制度。

再次感谢您的宝贵建议,在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通过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建立标准化的货物追踪系统、推动绿色物流发展、规范道路物流运输体系等方面工作进一步推进本市国际航运服务业绿色发展工作,在更高起点上谋划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补齐高端航运服务等方面的短板,希望能与您保持经常的联系并得到继续的支持。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   

                                   2024518日    

 

联系人姓名:刘辉                   联系电话:63292571

联系地址:中山东一路13号2楼        邮政编码:200002

来源:上海市商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