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六大专项行动,今年我市将进一步促进联动吸引扩大消费!

发布日期(2025-02-15)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作为2025年要抓好的首项重点任务。近期,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提振消费,更加突出消费对经济增长“压舱石”作用。在今天(2月14日)召开的市政府新闻通气会上,市商务委会同市文化旅游局、市体育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政府外办等相关部门介绍了2025年扩消费工作的总体安排。详见↓

1、2025年扩消费工作将坚持“政策+活动”双轮驱动,以供给侧创新、消费侧激励、消费环境优化为重点,发挥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市场规模大、消费场景丰富、高端要素集聚的优势,把政府引导与市场发动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扩消费政策措施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积极促进服务消费、大宗消费、外来消费、新型消费,大力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夜间经济、票根经济,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扩消费格局。2025年扩消费工作将围绕六大专项行动展开。

一是商品消费换新行动包括加力支持家电家居以旧换新,落实国家补贴品类扩围要求,把净水器等4类家电产品、手机等3类数码品类纳入补贴范围,结合本地实际把装修建材等7类产品纳入补贴范围。本市家电家居以旧换新工作已于元旦启动。深化推进汽车更新消费,落实国家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实施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提升换新便利化服务水平,拓展回收网络,推广二手车线上预约、上门收车等服务方式。二是服务消费提质行动包括大力发展银发消费,举办“银发生活节”,培育发布银发经济“百大品牌”。促进餐饮和家政服务消费,建设2-3条特色餐饮集聚街区,开展员工制家政企业试点,支持高级家政服务人员培训。丰富文旅服务消费,继续办好文博大展项目,推动主题乐园优化经营。拓展体育服务消费,做强体育消费节,推动重点体育赛事“进商圈、进景区、进街区”。培育信息消费,举办2025年上海信息消费节等活动。扩大交通和健康服务消费,推出吸引中转客流的旅行联动产品,深化国际医疗旅游试点。创新优化服务消费供给,持续深化服务业对外开放,建设融合性服务消费场景。完善服务消费政策,发放“乐·上海”服务消费券,支持开发消费信贷产品。三是新型消费促进行动包括促进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全球新品首发示范区,实施全球主理人品牌引育计划,支持老字号创新发展。推动直播经济加快发展,创建第三批直播电商基地,举办第六届11直播月、第四届上海国际MCN大会。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消费,引导推动商业领域人工智能推广应用。促进IP+消费,打造二次元品牌集聚区,促进宠物经济。四是消费场景打造行动包括加快重点商圈能级提升,推进商圈重点项目改造,启动建设国际珠宝时尚功能区,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打造商旅文体展联动场景,支持市场开发“门票+”主题产品,推选10个票根经济创新产品。打造城市夜间经济IP,打造10个夜间消费集聚区、30个夜间消费IP活动、10个标杆特色市集,办好“上海夜生活节”。促进外贸优品内销,在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设立内外贸一体化展区,帮助外贸企业对接国内销售渠道。五是消费节庆打造行动重点是覆盖全年的“一节四季”活动,包括首发上海系列活动,在3月至5月集中推出首发上海春季系列活动。发挥上海时装周等大型首发活动平台作用,推动首店向总店、总部提升。第六届五五购物节在5月至6月优化举办13个IP活动,创新组织“商圈精品推广节”活动。2025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以吸引入境消费为重点,在7月至10月上旬,举办上海

国际光影节等一批标杆活动。推出“一票惠享上海之夏”等240小时特色产品。升级推出外语地图服务等友好服务举措。在11月举办上海迎进博消费嘉年华,以申城五新为主线组织策划重点活动。跨年迎新购物季抓住跨年、元旦、春节消费主题,在12月中旬至次年春节推出网上年货节、跨年促销等活动。

六是消费环境优化行动包括打造国际消费友好环境,举办“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开展“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优化服务便利环境,优化移动支付服务,推进小面额现金备付工作,在重点消费场景提供多语种服务。完善配套设施环境,支持新建或升级多语种服务咨询台等消费服务设施。提升入境消费环境,完善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流程。

2025年,上海将持续发挥重要活动品牌效应,继续办好“五五购物节”“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等重大消费节庆活动,持续擦亮上海系列品牌活动,不断优化完善,切实将流量转化为增量。全力释放支持政策的倍增效应,综合运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放大消费券的引流作用,促进“票根经济”,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更大力度聚人气、扩消费、稳增长。

2 、2025年,市文化旅游局将进一步用好多元业态资源,做强复合体验场景,针对不同游客群体,深入挖掘文旅商体展联动合力,赋能城市消费增长。一、聚力时间窗口,扩大文旅消费供给以元旦、春节、五一、端午、寒暑假、中秋国庆等全年重点国定假日“窗口期”为节点,聚焦年轻群体、亲子研学、入境旅游等重点客群,持续加大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的“观文博、看美展、听歌会”等八大系列的优质文旅产品供给力度,擦亮假日文旅商体展联动品牌,提升重要时间窗口文旅消费能级。年内持续打造办好5·18国际博物馆日、5·19中国旅游日以及“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乐游上海”系列假日文旅臻选活动,进一步优化夯实假日文旅消费的基本盘。二、聚合节展赛会,深化文旅引流联动一是做强节庆引流,深化文旅“节节联动”模式,会同有关区办好上海樱花节、上海桃花节、上海汽车文化节等春夏重点节庆活动。拟考虑今年上海旅游节在暑期启动,推动开幕活动与重大文旅项目相结合,节庆活动产品向全市域覆盖、向暑期档拓展,与“五五购物节”“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相衔接,持续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功能平台;着力推进上海电视节、上海夏季音乐节、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双年展等重点文化节展活动前后衔接、彼此借力、相互赋能。

二是聚焦文博大展和顶级赛事,优化提升“票根经济”“套票联票”联动模式,围绕“古埃及文明大展”“觉醒:VMUSE珍藏珠宝展”“古希腊古罗马雕塑展”等文博大展及年度系列体育赛事,拓展联动边界、精准优惠服务,吸引更多游客来沪观赛观展。

三是进一步支持刀郎、后街男孩、米津玄师、林志炫、XG女团、梦龙乐队、孙燕姿等一系列演唱会、音乐节在沪举办,推进“演唱会+”“音乐会+”文旅联动模式,支持市场主体推出包含演出门票、酒店、景点等全流程服务的套餐,推出心动宠粉、歌迷专属类产品与活动,打造文旅消费新亮点。

四是激活商务会奖旅游溢出效应,办好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重要文旅展会。3月30日至4月3日将在上海举办的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总规模将达70万平方米,预计将有6000余家展商,吸引来自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万观众到场。展会将首创“公路旅行场景秀”“全球风味CHA主题馆”等沉浸式特展,新增“上海旅游品质生活节”,引入洲际、希尔顿等500多家酒店品牌创新场景;展会期间还将发布推出“ShanghaiPass一日通卡”,叠加精选上海一日游文旅相关权益以及展会专享优惠,为境内外参展商及观众带来多元化消费体验。同时,年内将对接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等展会资源,积极引入商务客源,扩大来沪商务会奖旅游消费。三、聚焦地标焕新,培育文旅消费场景一是打造文旅消费新地标,推进上海乐高乐园在今年暑期开园营业,推进世博文化公园音乐节场地等大型场馆设施建设。

二是升级文旅消费热点区,实施朱家角、泗泾、南翔等沪派江南古镇IP植入和改造;支持上海蟠龙天地街区和衡复音乐街区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支持、引导本市国家级文旅消费示范区域、试点区域和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旅游度假区打造文旅服务和消费品牌。

三是上新文旅消费新产品,推出“浦江游览”“苏州河游览”水岸联动新航线、新产品;围绕“建筑可阅读”“非遗新体验”“上海礼物”等都市文旅IP,创新文旅产品,优化服务体验。四、聚焦服务保障,优化文旅消费环境一是创新产业政策,拟制定出台《全面推动上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落实开发大产品、打造大产业、推进大融合、做优大服务、实施大宣推、深化大联动各项具体任务,推进文旅促进服务消费、扩大外来消费、发展新型消费。

二是开展文旅商体展全维度宣推,持续把文旅商体展产品和活动纳入上海文旅全年境内外推广计划,促进文旅商体展营销渠道集成对接,形成整合营销、精准推广新格局。

三是扩大旅游消费券场景范围,重点聚焦外来消费,以“扩类择时”为原则,在原有住宿券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到旅游景区(点)、“一江一河”游览、观光巴士游览等旅游活动相关场景和环节,针对外埠游客进行精准宣推,吸引更对游客来沪,持续扩大外来消费。

3、本周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要把提振消费摆到更加突出位置,扩大文体旅游消费。去年以来,市体育局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商旅文体展联动吸引扩大消费的工作部署,取得显著成效,奥运会资格系列赛、F1中国大奖赛等一系列赛事得到国际国内广泛关注。在本次扩消费行动方案中,体育作为“政策+活动”双轮驱动之一,被赋予重要使命。市体育局将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方面措施:一是聚焦顶级赛事,持续创造更优观赛体验全年计划举办173项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大家期待的彰显都市魅力的大赛都将持续举办。F1中国大奖赛在3月21日开赛,F1首位中国车手周冠宇将以法拉利车队储备车手的身份亮相,除了上海国际赛车场外,正筹划在市区举办系列主题活动,共同营造F1嘉年华的氛围,让赛车运动点燃城市激情。世界最高级别的赛艇盛会——世界赛艇锦标赛将于9月21日—28日在上海市水上运动中心举行,各国的顶尖赛艇选手将汇集上海,见证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上海ATP1000大师赛今年的赛程将覆盖十一“国庆黄金周”,并会在参赛选手和嘉宾邀请上,继续为大家带来惊喜。正值赛事30周年庆典的沃尔沃中国公开赛,时隔10年也将再次回到上海。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区域联动,今年还将创办长三角国际铁人三项赛、长三角青少年篮球联赛等赛事。二是深化商旅文体展联动,持续拓展消费场景维度。去年,上海体育消费节以“尚嗨运动”IP充分调动市场资源,以体育为纽带,将体育活动融入城市生活。今年市体育局将做大上海体育消费节品牌,探索向市场开放更多优质权益,办好上海国际赛事文化及体育用品博览会等重点活动。打响“跟着赛事来旅行”品牌,会同商务、文旅等部门,形成“一票惠享”的消费闭环。全年计划发放6000万元体育消费券,同时做好消费优惠联通叠加,使市民在享受运动折扣的同时,享受餐饮、娱乐等多重消费优惠,让体育赛事“进商圈、进景区、进街区”变得更有活力。

三是强化服务保障,持续激活消费市场活力市体育局将持续加强体育场所及配套设施建设,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体育服务。针对市民非常关心的健身消费,近期市体育局已会同相关委办局出台了《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经营活动监管实施办法(试行)》,设定健身行业预付费限期、限额、限次标准,将于3月1日正式施行,保障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今年市体育局还将加强与相关主体合作,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持续做好消费市场的调查研判和消费趋势分析,为市民体育休闲提供更多好货、好物、好去处的参考。

4、市经济信息化委围绕稳增长目标,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消费投资互为促进,做好全年扩消费和五五购物节相关活动。一是打造“上海时尚出品”IP市经济信息化委重点攻关国货潮品促时尚消费提质专项工程,打造“上海时尚出品”IP,把“上海制造”和“上海购物”更好地结合起来,拉动招商引资、提振消费。继续推动更多消费品企业以更新产品、更优服务参与到以旧换新补贴活动中,服务消费者。“上海制造佳品汇”作为五五购物节标杆活动IP之一,今年计划于5月底在日本大阪首次举办海外专场。拟以“沪动新潮”为主题,聚焦国潮出海与双向链接,形式丰富多元,包括快闪展览展示国潮精品,彰显上海品牌魅力;双城论坛汇聚各方智慧,探讨合作机遇;商务探访搭建深度交流平台,促进务实合作。活动将精心筛选一批优秀上海品牌,与日本当地的产业协会、知名品牌以及专业机构展开深度合作交流,共同书写上海品牌国际化的崭新篇章。二是培育信息服务消费市经济信息化委将于今年5月正式启动2025上海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以新一代信息消费热点为主题,结合元宇宙、人工智能大模型、数字人、智能芯片等新型技术,围绕网络游戏、电子终端、在线音视频等领域推出一系列信息消费热点产品或服务,并邀请各企业、行业协会、区级政府等共同参与活动组织,进一步拉动上海市信息消费氛围,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共同发展注入新活力。配合市商务委关于直播经济有关工作的部署,对直播平台在算力供给、大模型技术等方面提供支持,推动直播平台与本地品牌对接,助力本市直播消费发展。三是创新优化服务消费供给一方面,推动工业企业互联网营销活动2.0升级,联合抖音电商、拼多多、小红书、得物等本地头部电商平台,持续打响“上海制造抖一抖”“上海制造一起拼”“上海制造红起来”“上海制造得好物”等活动品牌,以专人服务、免费开店、佣金减免等一系列措施,推动本地品牌上电商平台,扩展销售渠道,实现品牌与平台双向赋能。

一方面,市经济信息化委还将重点推进增值电信业务试点企业项目落地支持和评估机制建设,打通外资项目落地各环节,争取更多企业在沪开展试点业务。推动通讯运营商进一步做好入境外籍旅客上网体验服务,持续为外籍人士提供便捷通信服务。发挥电信运营商线上线下融合优势,在机场新增投入营业厅、自助终端,试点引入AI数字人客服,以优化外籍用户服务体验。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同26个国家达成全面免签,先后对38个国家单方面免签,对54个国家实行过境免签。去年12月,中国宣布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10天),同时新增至60个口岸为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

随着自助游旅客日益增多,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市政府外办牵头相关部门在浦东机场T1和T2航站楼、虹桥机场T1航站楼建设三个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按照支付、文旅、通信、交通四大功能场景,为入境国际旅客提供各类便利服务,做好畅通入境“第一公里”服务。自启用以来,各综合服务中心共接待国际旅客业务咨询办理已超21万人次。在各涉外场合累计发放英、法、德、日、韩、西语等6个语种的《外籍人员在沪服务手册》25余万册,为来沪外籍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指引,成为外籍人员在上海便捷生活的“第二本护照”。

同时,为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便利服务,市政府外办以外籍人员第一视角为导向,上线新版上海国际服务门户(International Services Shanghai),秉持“欢迎您,帮助您”的功能定位,打造集“信息发布、办事服务、咨询互动”为一体的一站式、多语种、界面友好亲切、需求定位精准的国际化服务平台。通过集成全市涉外服务资源,为来沪外籍人员提供全方位、场景化的信息导引服务。截至2025年1月31日,上海国际服务门户共计发布各类信息16751条,其中英语及8个语种网站共计发布14627条,社交媒体平台(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及微信公众号)共计发布2120条,各平台总浏览量累计达6617万人次。

上海国际服务门户采用“1+3”框架,“1”即一个门户网站,涵盖“商务、旅游、工作、求学、消费”五个主要场景和“来到上海、融入上海、留在上海”三个主要阶段;“3”即微信、脸谱、X三个海内外社交媒体平台。其中,上海国际服务门户消费板块致力于展现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活力和魅力,吸引外籍人员了解和参与各类活动。上线以来,上海国际服务门户消费板块共计发布信息484篇,包括专题、图解、视频、海报等;推出21项消费服务指南,包括上海夜生活好去处、首店精选推介、宝藏店铺推荐、离境退税指南和免税店推荐、上海外籍人员境内支付指引、线上购物指南、商场行李寄存指南等多个方面。上海国际服务门户制作推出外籍人员来沪支付服务指南系列5集短视频“How to pay in Shanghai”,围绕外币兑换、现金、外卡和移动支付等支付方式,提供指南讲解,在本市各地铁、公交站点和车厢内的移动电视屏、机场口岸、东航入境航班上滚动播放。今年,上海国际服务门户将第一时间通过网页端和移动端发布“首发上海”“五五购物节”和“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等活动,提前预告相关活动日程和最新服务资讯,方便外籍人员尽早制定来华行程。同时,将做好“即买即退”等外籍人员消费便利化措施的更新发布,欢迎广大外籍人员届时关注!

此外,市政府外办组建“国际体验官”队伍,根据外籍人员代表的宝贵建议,协调推动相关部门有效解决支付便利、酒店入住、行李寄存等服务场景的“小微堵点”问题。市政府外办将继续配合全市相关部门,围绕“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的举办为重点,进一步落细落实各项外籍人员服务工作,向来沪外籍人员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展示最精彩的上海!

来源:上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