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单一窗口|全力服务保障第六届进博会,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行动!

发布日期(2023-11-06)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越办越好”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第六届《城市服务保障总任务书》通关服务组中有关要求,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市口岸办)牵头,会同亿通国际、上海报关协会、中信保上海分公司、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等部门和单位,进驻进博会综合服务区,设置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以下简称“单一窗口”)展台,为参展企业提供现场咨询服务、技术保障,进一步做好进博会展品出入境通关便利化保障工作。

NO.01

上海“单一窗口”的诞生和发展历程

2013年8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是我国设立的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也是中国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又一次更高层级的开放。作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监管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运而生。

按照“一个平台、一次递交、结果反馈、数据共享”的建设理念,“单一窗口”是一项贸易便利化举措,可以让国际贸易中的买家、卖家、船方、代理等相关各方,在一个“窗口”提交全部进出口、转运等资料和单证。

2014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海市依托成熟的电子口岸平台在全国率先启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2015年 1.0版上线,拥有了六大基本功能框架,覆盖口岸监管业务。

2015 年12月,上线了2.0版本,系统功能得到完善,并将业务拓展至国际贸易主要环节。2016年,上线 3.0版本,形成九大功能板块,实现上海口岸船舶、货物申报通过“单一窗口”办理,企业普遍使用,同时业务由自贸区扩展至上海全口岸,成为国务院大督查典型成功案例,上海“单一窗口”的成功经验在全国范围内的贸易便利化领域复制推广。2017年,推进“单一窗口”3.0版本的深化建设,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打造国际一流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促进上海营商环境优化。2019年,世界银行在《营商环境报告(2019)》中向全球推荐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向世界打亮上海名片。

历经四个版本,上海“单一窗口”现已建成16大功能版块,66项特色应用,与22个部门实现对接,服务企业超60万家。近十年来,上海“单一窗口”持续优化流程、深化功能、拓展领域,不断推进数字化、区域化和国际化建设水平,覆盖口岸通关作业全流程和贸易监管主要环节,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儿”,大幅提高通关效率,减轻企业负担,成为上海口岸营商环境优化的数字底座,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NO.02

上海“单一窗口”全方位服务赋能进博会

今年,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依托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进博会专区服务功能,为申报企业提供参展商和展览品在线备案服务及展品的报关申报,有近540家展商和390种货物品类通过“单一窗口”完成备案。

1.jpg


同时上海“单一窗口”加大热线服务能级,提升平台服务质量,为企业提供7*24不间断的专业咨询热线服务,增强应急保障服务能力,确保“单一窗口”业务和服务质量不受影响。

NO.03

上海“单一窗口”服务进博会特色场景简介

特色场景一:

亚太宝玉石溯源服务平台

为进一步提升珠宝玉石“来源可知、去向可追、风险可控”的监管目标,“单一窗口”在进博会专区板块新增加“亚太宝玉石溯源服务平台”,打通线上与线下结合数字化贸易服务新模式,实现全流程可追溯、监管自动化,提高珠宝玉石商品在进口环节的信息透明度和可追溯能力。

2.jpg


特色场景二:

智能预约申报平台

“单一窗口”以需求为导向,为打造口岸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提升口岸通关效能,研发了智能预约申报功能,帮助企业自动采集、比对外部物流信息,在企业预设的时间点实现7*24小时自动化预约申报模式。通过不断提升的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水平,实现了通关效率的“飞升”,体现“单一窗口”数字化转型服务代理企业的温度,保障进博会物资的高效通关。

3.jpg


特色场景三:

中欧班列

10月29日,第二趟“中欧班列-进博号”顺利抵达上海中储场站,全程运行11000多公里,用时16天,成为至今用时最短的一趟“中欧班列-进博号”,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展品及时、有序运抵进博会现成。

中欧班列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品牌,全天候、大运量、绿色低碳、畅通安全。自2021年首列“中欧班列-进博号”开行以来,中欧班列便与进博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各国企业赴上海参展进博会开辟一条全新的通道,已经成为欧洲各国展品参展进博会的重要运输方式。

4.jpg

5.jpg


特色场景四:

碳排放测算系统

为响应践行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坚持“零碳进博会”,“单一窗口”现已上线碳排放测算系统。该系统能够对运输部分所产生的碳排放进行计算,帮助企业了解碳排放情况,为企业碳管理提供决策辅助,响应绿色低碳供应链发展,实现减碳节能的可持续创新升级。

6.jpg



来源:上海市商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