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西虹桥基地:创新发展模式,扩大国际朋友圈
发布日期(2023-09-01)
9月2日—6日,以“数字无限 贸易无界”为主题的上海城市形象展区将亮相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重点展示上海实施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新模式新业态的成果和亮点。下面让我们探营上海城市形象展区的服务贸易企业。
北斗西虹桥基地
2020年5月,30多名成员、平均30多岁,一只北斗青年“极客”突击队,做了测量珠峰高程的“尺子”,成功登上珠峰峰顶!这是我国首次全程采用国产北斗高精度定位设备进行珠峰高程测量。
“这是一个重大的的测量测绘任务,全球众多设备厂商一同参与,随着高度的上升,一些设备无法经受极寒、极低气压等考验,最终,华测导航的设备登顶时依然保持稳定的服务和数据传输,停留了长达150分钟。”
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首席运营官方舒还记得当时的兴奋劲,“这是我们业内大家都为之欢欣鼓舞的事情,创造了一个新的纪录。”
方舒说:“华测导航是2013年首批入驻北斗西虹桥基地的8家企业之一,当时基地条件并不优越,但大家都在克服困难、努力前行。”华测当时一年的营收不足2个亿,但过去十年,这家企业持续稳步加速提升,并于2017年科创板IPO。
华测导航可以说是北斗西虹桥基地发展的缩影,随着中国北斗技术在世界影响力的提升,全球市场布局也成了很多北斗产业链企业的重要布局。
2022年,北斗西虹桥基地获评国家地理信息服务出口基地,基地企业紧跟北斗系统建设步伐,地理信息服务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北斗西虹桥基地税收同比增长20.98%,其中,企业地理信息服务出口额达7442万美元,同比增长90%。2023年1—6月,基地总体税收同比增长88.8%。
截至目前,基地企业北斗导航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测绘地理信息、通信系统、电力调度、森林防火、救灾减灾等领域。
北斗西虹桥基地,作为国内首批正式投入运营的北斗产业园,过去十年,基地实现从“0”到“1”、从弱到强的发展,并在上海市和青浦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创了一个政府主导、多源投放、市场化运营的基地建设与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十年磨一剑,打造“北斗西虹桥模式”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当时我国在西昌卫星中心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我们园区基地的人都在看直播,大家都很兴奋!”方舒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在这之后,我们可以说迎来产业化的爆发期,2021年也被认为是北斗产业化的元年。北斗天上的基础设施完成,那地面上一定会有更多的商业模式涌现出来,提供更高精准的服务等。”
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判断,北斗西虹桥基地在2013年正式开园,从最初只有8家企业入驻,到如今已有上百家企业驻扎在这里。
“北斗西虹桥基地进一步做优做强,成为产业链完善、集聚效应明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综合类北斗产业示范园区。”2019年发布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里这样写道。
到了2020年,北斗西虹桥基地入选上海市面向全球发布的首批26个特色产业园区名单,集聚了“北斗+””+北斗”产业强关联企业,形成了覆盖上中下游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023年初,在国家工信部“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评选活动中,青浦北斗导航产业集群作为全国唯一北斗特色产业集群入选。
如今,通过政府支持、企业和平台多方努力,北斗西虹桥基地已集聚了百余家北斗导航与定位相关企业,如华测、联适、海积、普适、势航、道枢、川土等一批“北斗+”“+北斗”跨界融合的知名企业。
方舒说,北斗西虹桥基地逐步形成了“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区”无缝对接的科技创业链条,搭建了“基础服务+增值服务+投融资服务”为一体的专业服务体系。
北斗西虹桥基地按照“1+X”一体化发展战略布局,“1”是西虹桥策源地和赵巷加速器,“X”是若干个细分领域增长极,将青浦北斗打造成创新型特色产业集群,成为长三角北斗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辐射源。
据了解,西虹桥策源地位于西虹桥商务区,现已投入使用的高泾路园区和高光路园区,占地面积100余亩、建筑面积7.4万㎡;赵巷加速器——北斗时空智能产业园正在建设中,规划占地70亩、建筑面积21万㎡,预计在2024年底竣工验收;细分领域增长极是由北斗西虹桥溢出的细分领域产业园,推动长三角北斗产业集群跃升到全国第一梯队。
“深耕产业,久久为功,十年先导产业引育与加速,从0到1打造‘北斗西虹桥模式’”方舒说,整个模式以策源、赋能、创新、链通、融合为抓手,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先导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基地以平均年产值50%的幅度递增。
扩大国际“朋友圈”,覆盖全产业链条
“2022年有一段时间,我们基地有海外业务的公司,很多事董事长总经理带队,到国际上拓展海外市场,很多一出去就是一两个月。”方舒说。
在方舒看来,自2020年5月华测导航的设备成功登顶珠峰并稳定提供服务,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以前GNSS等北斗相关设备,国外更先进,我们通常以引进代理为主,之后开始慢慢自主研发,不断超越,华测设备登顶珠峰,意味着我们可以走到国际市场上,甚至可以占有一席之地。”方舒说,这是我国技术和产业进步的缩影。
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也成为基地园区里不少企业的战略方向。“基地企业参与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INTERGEO、Agroactiva、汉诺威、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等国际行业盛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方舒说。
目前,华测导航的GNSS接收机、激光雷达系统、无人船等产品与解决方案,已经远销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华测导航已在全国建设了拥有4000多个基准站,网、端同源的“华测一张网”,大大提高了地理信息服务的精准度,未来公司目标是建设“华测全球一张网”,让全球用户能享受到中国标准的地理信息服务。
基地企业联适导航研制北斗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在国内推广建设数十个无人化智慧农场。
基地企业尚远通讯深耕天线领域10余年,从最初的手机天线研发设计,到如今服务全球物联网企业,定制化、全品类天线服务遍及德国、美国、法国等国家。
方舒说,基地企业产品远销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一带一路’占据市场优势;出口形态覆盖全产业链条,从基站建设到终端产品、系统集成、软件服务等地理信息服务出口项目。
方舒表示,基地将持续搭建国际交流平台,通过打造上海国际导航产业与科技发展论坛品牌IP,不断扩大产业影响力,推动集群企业与海外交流合作。同时,在国际人才合作方面,基地依托上海交通大学“一带一路”实践项目,以“专业课程+双导师+基地创新实训”形式,为企业接触、培养卫星导航与遥感信息技术领域素质全面、具备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基地也建立了院士专家服务中心,为产业集群发展进行顶层规划设计;基地与30余位北斗导航领域大咖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解决制约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提供资源支持。
未来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和国际化
“第一个十年实现了从0到1,从弱到强之后;未来十年北斗西虹桥再出发:服务战略,构建生态,推动高质量规模化发展。”方舒说。
在“双循环”大背景下,有效推动北斗产业国际化发展。作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全球数字贸易港重要承载平台之一,北斗西虹桥基地将发挥产业集群、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推动上海北斗企业“走出去”,扩大国际贸易出口规模并形成竞争优势。
“十四五”期间,北斗西虹桥基地将积极发挥平台协同创新能力,大力支持北斗出口型企业产品技术优势的构建,推动北斗出口企业集聚发展。
方舒说,北斗西虹桥基地目标愿景是建设北斗与空间信息先导产业集群,打造空间信息领域科技创新策源地、数智制造新高地、优势企业集聚地、应用服务输出地,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浓度、招商养商精度、产教融合密度、产业生态热度,不断提升“北斗西虹桥模式”的品牌价值与内生动力。
“北斗是一面旗帜,引无数人为之奋斗;北斗是一座‘金矿’,创新之路永无止境。”方舒说,围绕“规模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产业发展要求,按照“一核两翼”产业定位,立足导航对智能无人系统和空间信息服务领域的支撑和引领带动作用,未来,北斗西虹桥基地作为长三角数字干线首发站,将立足西虹桥、溢出长三角,辐射全国,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北斗时空智能科创中心和数智化产业集聚高地,迈入全球服务新时代。
来源:上海市商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