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菜场创建|宝山:绿叶市集转型升级 智慧化改造提升管理能级
发布日期(2022-11-10)
智慧菜场创建工作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已有成效,为进一步推动菜市场从业人员、商品经营、营业场所等方面的管理智慧化、标准化、规范化,更好实现主副食品供应量足价稳、优质安全、便利惠民。根据《关于本市开展智慧菜场创建工作的通知》(沪商运行[2022]121号)文件要求,为展示市场风貌,树立企业典型,展现智慧菜场创建阶段性成果、创建经验、创建特色。近期,对智慧菜场创建典型案例进行宣传,供行业参考和借鉴。
今天展示的智慧菜场创建典型案例是宝山区绿叶市集—同泰北路店(前身绿叶菜市场同泰店)
“绿叶市集—同泰北路店”,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同泰北路449号,其前身的绿叶菜市场同泰店为传统菜市场,面积1588.88平方米,2022年对该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后的市场,保留农贸市场的性质和功能,使用“绿叶市集—同泰北路店”字号(店招),并设立“上海宝营农贸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智慧升级抓防疫
严格落实市商务委关于菜市场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在市场入口处配备客流仪,引进无感测温技术,实现客流分析的同时做到精准控流。对进入市场的人员进行测温、口罩佩戴情况的检测及统计。随着疫情防控工作逐步推进,市场还在入口处增设了“数字哨兵”,落实专职人员驻守在入口处,提醒、帮助入场人员通过“数字哨兵”后,入场购物。市场坚持做好每天3次的消杀工作和从业人员每日核酸检测,通过完善防疫制度以及设备硬件的智慧化赋能,更好地落实市场的疫情防控工作。
二、提供一站式服务
“绿叶市集—同泰北路店”升级改造后是以传统生鲜产品+特色生活配套的模式,目前其中有48家经营户,蔬菜13家,水果1家,猪肉8家,牛羊肉一家,海鲜水产3家,熟食4家所占比例为约7成传统生鲜产品,约3成特色生活配套传统生鲜产品,凸显绿叶菜市场实实在在的菜篮子属性,让消费者能够一次性买齐各类 蔬菜、肉类、水产等厨房餐桌所需食材。
三、智慧管理促安全
“绿叶市集—同泰北路店”全面升级改造采用智慧化管理,实现智慧公示智慧大屏显示、AI识别技术电子秤、智慧检测、智慧称重、智慧支付等,实现信息数据化,菜品来源透明和可追溯,让居民购物方便快捷安心。老百姓能通过菜场大屏、电子秤副屏实时了解到畅销菜品、菜价行情及各种促销活动,通过扫描设备或小票二维码便可查询农产品的溯源信息。
电子秤能让摊主通过系统提供的商户端小程序可实时了解每日销售情况,为备货、记账提供便利;AI识别技术对电子秤的赋能,自动选择商品,精准采集数据,简化操作,规范打单,提高售卖效率。
四、科技赋能促转型
通过平台PC端和移动端提供的各类分析报表了解市场、摊位的进销动态,规划集中采购实现产销对接。降低摊主采购成本,增加租户粘性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收益,实现双赢。管理部门以轻资产的模式,通过“视频呼叫、在线互联”完成对各市场整体环境、安全运营的远程监管,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切实有效的辅助手段。平台针对数据采集难的痛点,在各个环节(AI识别、聚合支付、数据清洗、筛选分析)进行把控,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并能成功对接市、区级政府监管平台,满足政府部门的监管需求。监管部门通过可视化数据展示,快速了解:市场动态、品种份额、运营考核等情况,对量价波动进行及时预警,为食品安全、稳供保价提供技术支撑。
充分拥抱“互联网+”实现市场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发展,充分整合内外部资源实现农产品供应链信息服务一体化,提升市场整体管理效能和经营活力。“绿叶市集—同泰北路店”建立健全市场运营管理组织架构与制度体系,完善专业市场基本管理制度,按规定落实清洁消杀、垃圾管理、人员防护、健康监测等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建立健全完整的台账制度。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定期进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缺陷产品登记,提供必要的场内交易产品快速检测受理服务。
下一步,宝山区结合北转型战略,主动融入宝山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继续探索菜市场智慧化建设的思路,在实践中总结工作方法,积累工作经验,推进本区菜市场转型升级,按照“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市场主体、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通过完善规划布局、优化管理方式、推进新建改造等措施,打造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功能完善、安全有序、环境良好的标准化菜场(智慧菜场)体系,提升菜市场建设和服务保障水平,构建放心、安心、舒心的消费环境,更好满足市民群众生活需要,有效实现保供稳价,推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来源:上海市商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