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军做客“中国上海”门户网站,解读《 “十四五”时期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规划》

发布日期(2021-05-20)


  



  • 主持人

  •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由中国上海门户网站为您带来的在线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4月29日,备受外界期待的《“十四五”时期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规划》发布,揭开了未来五年上海建设更高能级国际贸易中心的新蓝图。要实现规划目标,关键在于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全力推进规划蓝图落地开花。本期节目,我们有幸邀请到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顾军做客我们节目中,与我们共同聊聊这方面的内容,顾主任欢迎您。

  • 顾军

  • 大家好。

  • 主持人


非常高兴邀请您做客我们节目中,与我们共同聊聊很多网友朋友们都感兴趣的话题。 1、2020年上海市已经基本建成了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在解读“十四五”国际贸易中心规划之前,请先回顾一下“十三五”时期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主要成效?

  • 顾军

  • “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上海不断深化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了与我国经济贸易地位相匹配、在全球贸易投资网络中具有枢纽作用的国际贸易中心。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贸易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上海口岸贸易额持续位列世界城市首位,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1年居世界第一。贸易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技术进出口额达到153.2亿美元(此处有删除)。数字贸易交易额达到433.5亿美元。发布全国首张跨境服务贸易领域负面清单、全国首份省级数字贸易行动方案,设立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二是消费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凸显。电子商务交易额从2015年的1.7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5年的1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6万亿元,位列全国城市首位。品牌集聚效应显著提升,第一轮打响“上海购物”品牌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完成,成功举办首届“五五购物节”,首发经济、品牌经济、夜间经济蓬勃发展。三是资源配置功能进一步提升。平台交易总额达到近3万亿元,千亿级市场平台数量从2015年的5家增加到2020年的10家,钢铁、有色金属、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成为国际市场重要风向标。全面完成国家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等任务。出台全国首部省级会展业地方法规。成功举办三届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持续放大,“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服务平台达到56个。四是贸易主体能级进一步提高。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分别从2015年的535家、396家增加到2020年的771家、481家,培育集聚贸易型总部210家,认定民营企业总部274家。本土跨国公司显著增多,海外存量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达到110家。五是贸易环境进一步改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正式实施,跨境贸易便利度不断提升。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成效显现,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一期)封关运行。

  • 主持人

  • 2、那么面对“十四五”新征程,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机遇挑战有哪些新特征呢?

  • 顾军

  • “十四五”时期,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面临着更加深刻复杂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但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要关注五方面的机遇挑战:一是国际经贸规则出现新变化。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和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国际大都市,既首当其冲受到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重大挑战,也面临着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规则变动带来的新机遇。二是全球供应链深度调整形成新布局。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全球范围深度推进,推动全球范围内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深度调整,新冠肺炎疫情促使跨国公司谋求多元化布局,这有利于吸引全球供应链向我国及长三角地区集聚,助力上海成为全球资本的重要流入地之一。三是内需潜力释放带来新机遇。上海坚定实施国家扩大内需战略,大力吸引国内外高端要素集聚,推动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类流量扩容增能,有利于推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枢纽功能的不断跃升。四是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催生新动能。上海明确要加快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发展,实现数字贸易以及线上购物、线上文娱、数字医疗、数字教育等跨越式发展,成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新的增长点。五是国家对上海战略定位提出新要求。推进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和新的三项重大任务、强化“四大功能”、加快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都是新时期国家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也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指明了方向,拓展了空间。

  • 主持人

  • 3、“十四五”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规划是如何编制的?编制过程有什么特点?

  • 顾军

  • 《规划》由市商务委牵头会同市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各区编制而成。《规划》编制工作于2019年启动,历经前期研究、初稿起草、专家论证、修改完善、审定发布等阶段。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坚持“三个注重”:注重开门编规划。在研究阶段,就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和建议,并多次征询本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意见建议。在编制过程中,召开10余场专家、各区、重点企业座谈会,并加强与江浙皖商务厅沟通对接,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注重问题导向。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特别是疫情对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影响,并加强对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公认的贸易中心城市开展对标研究,梳理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和短板,遴选了10个课题公开招标,召开近40次课题研讨会,形成了高质量研究成果。注重多方衔接。加强与全国规划《纲要》和本市规划《纲要》、全国商务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以及相关专项规划、区域规划、最新文件、专题研究等相衔接,积极吸纳人大、政协等各方研究成果,不断修订完善。

  • 主持人

  • 4、编制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规划总体上有哪些考虑?

  • 顾军

  • “十四五”时期是上海开启深化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新征程,实现国际贸易中心能级提升的关键时期。编制规划,总体上有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相关要求。立足“四个放在”,把中央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贯穿于编制始终。同时,全面对标对表市委《建议》、全市规划《纲要》,紧密结合国际贸易中心发展实际,抓好目标要求和任务举措的贯彻落实。二是体现面向未来、立足当前。《规划》把握新形势和新要求,瞄准全市2035年远景目标,把宏伟蓝图转化为“十四五”的阶段性目标,提出了“1+6”发展目标。1个总目标,即经过5年努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实现跃升,6个具体目标:基本建成全球贸易枢纽、亚太投资门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亚太供应链管理中心、贸易投资制度创新高地,全面建成国际会展之都。三是体现聚焦重点、系统集成。聚焦重点、统筹推进,把构建国际贸易中心综合竞争新优势贯穿到谋划部署全过程中。在打通国内大循环方面,全面促进消费提质扩容,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健全现代流通体系,提升大宗商品市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在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着力实施贸易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升对国内国际市场的集聚辐射能力。推进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带动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全力办好进博会,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看视频


来源:上海市商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