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解读之你问我答(七):上海将如何努力打造全球贸易枢纽

发布日期(2021-05-13)

为更高起点、更大力度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十四五”时期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规划》已编制完成并于近日发布。为方便大家更快了解规划内涵,小商精心准备了问答版解读,快来一起学习第七问吧!

“十四五”时期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规划》图解请戳↓

重磅!一图读懂“十四五”时期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规划!

Q与全球公认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比较,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还存在哪些不足?“十四五”时期上海将如何努力打造全球贸易枢纽?

A“十三五”时期,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基本建成了在全球贸易投资网络中具有枢纽作用的国际贸易中心。但是,对标全球国际贸易中心城市,上海在贸易能级、贸易结构、制度环境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十四五”时期,上海将着力推进货物贸易“优进优出”和服务贸易“创新提升”,加快形成贸易规模稳定、集散功能强劲、竞争优势明显、链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全球贸易枢纽。

一是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支持加工贸易创新发展,鼓励向营销物流、检测维修等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支持加工贸易企业进入关键零部件和系统集成制造领域。进一步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深化虹桥和外高桥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建设一批国别(地区)中心和专业贸易平台。加快培育一批信用等级较高、服务能力较强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支持企业有效运用RCEP等自贸协定,逐步扩大与协定国贸易规模。

二是打造新型国际贸易发展高地。支持银行提升企业经常项下离岸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度,扩大以自由贸易账户为基础的离岸贸易企业参与范围,加快培育一批离岸贸易结算标杆企业。在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虹桥商务区等重点区域探索研究鼓励离岸贸易发展的税制安排。进一步简化进出境备案手续,提高货物流转通畅度和自由度,增强转口贸易枢纽功能。在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大宗商品等领域推动国际分拨发展。加快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市级跨境电商示范园区建设,深化海关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出口监管试点,支持企业建设海外仓。

三是打造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高地。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扩大医疗、教育、金融、计算机和信息、商务、文化娱乐、维修维护、知识产权使用费等服务出口规模。提升服务外包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一批全球保税维修项目先行先试,增加船舶、航空、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数控机床、通讯设备等维修品类。集聚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再制造检测认证与研发创新中心和企业。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基础科学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加大服务进口支持力度,促进技术进口来源多元化。用好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等平台,吸引全球企业在上海发布最新创新成果。

四是建设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探索推进数字贸易规则制度建设,在临港新片区探索跨境数据流动分类监管模式。推动虹桥商务区等特定功能区域建设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数据枢纽平台。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功能,培育一批国际化、有潜力的数字贸易品牌,认定一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推动浦东、长宁、静安、杨浦等区打造各具特色的数字贸易生态圈。推动虹桥商务区发展数字会展、跨境电商等,建设数字贸易跨境服务集聚区。


来源:上海市商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