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15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8-21)

姚珩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规范社区长者食堂服务范围、改善社区营商环境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对本提案的办理概述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全力支持社区商业发展,提振消费活力。提案中提出的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本市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的实施方案》,激活社区商业氛围的建议对优化社区环境,提振消费信心有积极意义。我委高度重视,专题研究提案内容,起草答复意见,研究落实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社区商业发展。

二、对提案建议的答复

社区商业是集中体现城市“烟火气”的重要商业场景,我委会同市规资局等部门研究改善社区商业“缺乏统一运营主体,业态布局调整能力不强”等问题,按照“旺炉火、亮灯火、聚星火”的理念,提升社区商业品质,塑造特色亮点。

(一)编制社区规划,推进社区生活圈建设

市规资局牵头,深化“多格合一”下的社区生活圈行动。一是推进社区规划编制。以街镇为编制范围,由街镇会同区规划资源局,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推进包括社区商业、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在内的社区规划编制工作。计划2025年,中心城各街镇完成社区规划滚动编制;郊区结合“美好生活掌中宝”试点社区、完整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嵌入式服务设施等相关工作,选择重点社区开展社区规划编制。二是推进社区生活圈高品质设计。组织开展“街区烟火气”方案征集,每区选取1-2处社区商业街区,开展设计征集活动,提升社区服务便利性和舒适性,提高社区商业经济活力,促进社区街区“旺炉火”集商机、“亮灯火”聚人心。三是充分发挥社区规划师作用。各区在建立本区社区规划师制定基础上,持续完善相关制度保障,充分发挥社区规划师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中全流程的规划统筹和技术支撑作用。各涉农区开展乡村责任规划师聘任或续聘。

(二)探索融合发展,提升街区商业品质

一是强化街区商业功能布局。按照因城施策、一圈一策”的建设思路,指导各区因地制宜不断强化街区商业功能布局。如,普陀区“鸿寿坊”,1.5万平方米的小体量空间内打造“市集型商业”模式,汇集物产食集、日咖夜酒、邻里家政等功能,并定期举办“兜个好街市”“生活在旷野”等街区主题市集活动,打造便民功能齐全的“精致烟火气”街区。二是以“菜场”为载体丰富社区服务业态。如,静安区镇宁菜市场通过科技赋能推进无废菜场建设,在二楼引入家电维修、皮鞋修补、配钥匙等各式“小修小补”业态;普陀区高陵集市保留传统菜场功能的同时,融入弄堂、石库门等老上海建筑风格,在二楼活动空间提供英语课、舞蹈课等社区课程体验,丰富邻里生活体验场景。三是依托社区城市更新,打造“小而美”的“非标商业”。在社区城市更新中,支持各区利用老建筑、老街坊更新打造一批富有特色、“小而美”的“非标商业”,形成有吸引力的消费新场景。如,长宁区上生新所在保留历史文脉的同时,创造现代化的公共空间,引入茑屋书店、咖啡厅、艺术展览等多种业态,打造集历史文化、现代艺术与生活方式于一体的综合社区;黄浦区汝南街“小橘巷”“橘”文化融入街区更新,演绎生动有趣的橘猫IP故事,彰显儿童友好理念,成为我市首个以儿童友好为主题的特色街区。

(三)培育集聚街区,打造沪上消费地标

一是培育市级特色餐饮集聚街区。落实《本市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2024年开始,我委牵头开展特色餐饮集聚街区培育,根据街区餐饮特色分为国际风情、海派风情、本土风情、小吃美食、酒吧等不同特色,对培育建设单位进行全过程分类指导。2024年,共有8个街区列入第一批上海市特色餐饮集聚街区培育建设名录,其中,杨浦区上海大学路美食街、长宁区愚园艺术生活街区位于社区范畴,七宝古镇、南翔老街对周边社区也有很强的辐射作用。二是打造主题化街区“新场景”。推进特色商业街区“新场景”培育建设,聚焦海派街区、创意园区、江南古镇、滨水码头、郊野乡村等重点区域,支持市场主体盘活利用老旧厂房、码头仓库、公园绿地等载体空间打造特色商业街区“新场景”。结合特色街区打造点亮“夜上海”名片,建立本市夜间消费集聚区认证标识,打造一批夜间消费集聚区。推动本市特色市集提质升级,打造一批标杆特色市集。

(四)引入专业主体,注重街区商业运营

一是支持引入专业化街区运营主体。推动搭建社区营造联盟,整合社会组织、企业单位、高校及科研机构等多元主体力量,搭建资源共享和商业合作平台。鼓励各区整合街区沿街店铺产权资源,通过合资运营、委托运营等形式引入专业化街区运营主体承接街区业态调整升级、品牌招商培育、街区营销策划、环境治理、设施维护等街区运营和公共服务,推动街区业态、品质、商业氛围整体提升。如,长宁区愚园路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引入专业化运营主体,打造愚园公共市集,构建“街区+园区+社区”一体化管理体系,突出市井气息与生活美学的跨界体验。二是梳理特色小店,编制市区两级特色小店名录。鼓励各区结合区域特色开展特色小店推选,每年梳理一批承载街区商业特色、人文情怀、具有一定经营年限的特色小店名录。在各区推荐基础上,每年评选一批市级特色小店,鼓励有条件的区给予资金支持,加强分类指导、媒体宣传、精准施策。支持孵化独具个性的街区青春小店、青春集市、青春摊位,建设青年小店示范店,用好青年中心、青年夜校等青年服务平台,加强对青年创业群体新职业培训。

(五)举办美食活动,活跃社区消费氛围

一是举办环球美食节,挖掘本地宝藏。2020年以来每年举办环球美食节开展环球美食24小时主题活动、环球美食之都巡展、进口美食展、环球下午茶大赏等众多活动,组织两千余家环球美食餐厅推出促消费兴市场举措。为支持激发节庆创新动能,环球美食节活动分为“本地宝藏、全国特色、全球美食”三大版块,分别展现“上海味道、中华美食、世界食材环球风味”。其中,“本地宝藏”版块聚焦上海本土特色美食展现。二是举办厨艺大赛,走进街镇社区。作为环球美食节的新内容之一,今年开始,我市将举办美食厨艺大赛。区别以往的专业选手竞技,本次大赛将下沉至街镇社区,充分调动社区商户、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形成全城联动浓厚氛围,活跃消费气氛。在参赛选手方面,设置素人组比赛,对厨艺有自信、有热爱的中华美食业余烹饪爱好者,都可通过提交作品照片或视频的方式参加初赛,入围者参加后续复赛、决赛。在活动宣传方面,除Love Radio广播端、阿基米德专区等开展宣传,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话匣子推荐,《民生访谈》栏目放置活动宣传海报等形式外,还将发动各区、街镇利用自身优势,向属地居民、餐饮企业等群体宣传大赛活动,鼓励积极参与或支持活动。

(六)给予政策倾斜,降低社区商业成本

一是以早餐工程标准化网点建设为抓手,降低社区食堂报名标准。由普通餐饮企业连锁经营5家以上减少为2家以上,入围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具体标准为:符合条件的单个门店补助额不超过门店总投资的30%,每个门店获得资金支持总额不超过9万元。2024年度,共有8家社区食堂入选“市级早餐工程标准化网点”获得资金补助。二是落实支持餐饮高质量发展政策,支持举办特色餐饮促消费活动。鼓励举办美食节、市集等活动,活跃消费氛围。对吸引餐饮品牌企业超过20个,并减免摊位费、水电费等支出且市场效应显著的活动,给予活动举办主体一次性最高30万元奖励。活动实现统一收银且收银单位对本市消费市场具有带动效应的,再给予活动举办主体10万元一次性奖励。三是强化政策支持,降低沿街商铺、创业店铺经营成本。落实21条企业减负举措,继续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半征收“六税两费”。继续免收非居民用户超定额累进加价水费。加强金融支持,落实好创业担保贷款、贷款贴息等政策,如,对通过短期经营贷款提升经营和风险防范能力的餐饮企业给予50%但不超过20万元的利息奖励支持;对购买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等相关保险产品的餐饮企业给予50%但不超过5万元奖励支持。鼓励持有街区物业的运营主体,利用闲置物业推出低租金、短租期的街区“快闪店铺”。鼓励有条件的区打造街区创新孵化平台,对本土品牌、初创品牌和创新项目提供政策支持。

社区商业既是促消费的抓手,也是服务民生的基础。下一步,我委将继续会同其他委办局深入研究促进我市街区商业发展提升街区“烟火气”的工作方案和举措,不断完善街区商业功能、激活商业氛围。

最后,感谢您对社区长者食堂、社区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希望在今后工作中得到您进一步的指导和建议。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

                                         2025710日 

 

联系人姓名:宋孟凯                       联系电话:23110646

联系地址:世博村路300号7号楼1011室       邮政编码:200125

来源:上海市商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