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76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6-07)
周武忠、江敏、刘成良等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聚焦‘精专特’,以系统创新思路促进文化与生活消费的建议”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 对本提案的办理概述
收到您们的提案后,市商务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了提案内容,与市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就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认真探讨;结合上海进一步促进和扩大消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工作进行深入调研。
您们在提案中指出,文化和生活消费的提升主要在于产品、环境、服务等的系统创新消费环境的优化,目前上海在整合产品、内容与消费体验和服务过程的系统性和创新性不足,服务链和消费链构建有待优化,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四项针对性的建议:一是根据主力消费群强化聚集性和特色性商业服务定位;二是创新与升级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链,让文化与消费深度融合;三是优化顶层设计系统化,让文化消费品牌活动“精专特”;四是系统利用线上平台的优势,为“文旅商联动促消费”增能。
您们的建议对强化商旅文体展联动,进一步促进和扩大消费。加快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将联合有关部门充分采纳落实您们的建议。借此机会,向您们的积极建议,以及对提案答复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
二、 对提案建议的答复
市商务委及相关单位均对您们的建议表示赞同,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提振消费信心,落实《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沪府办发〔2021〕24号)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商旅文联动,推动多领域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加快商业数字化转型,建设近悦远来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一)关于“根据主力消费群强化聚集性和特色性商业服务定位”等建议
上海一直注重对于主力消费群体特征的研究,“十四五”时期消费习惯、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中高收入群体日益壮大,成为高品质消费加快发展的主要拉动力;90后、00后逐步成长为成熟消费者,消费个性化、多样化趋势更加明显。我们将以城市空间为载体,以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为导向,在线上线下的消费场景中嵌入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内容。一是打造国际级消费集聚区,进一步释放高品质消费需求。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品牌经济、免退税经济、夜间经济,集聚高端国际消费要素,面向国内外超广域消费人群,全面提升核心商圈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支持发展定制消费、智能消费、文化消费、健康消费、时尚消费、绿色消费等,进一步释放高品质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二是支持发展多元消费业态模式,打造引领潮流的消费新高地。针对90后、z世代等新兴消费群体,支持发展“单身经济”“她经济”“童经济”“银发经济”“萌宠经济”等,支持消费向精细化、多元化发展。例如上海tx淮海聚吸引更多年轻人为导向,发展以“策展型零售”,打造创新型体验与沉浸式艺术氛围相融合的商业空间,为商业街区注入了活力。三是保障居民日常消费基本盘,打造生活消费幸福地。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完善商业空间体系,构建高品质全覆盖的便民生活消费圈,完善从基础保障到品质提升的消费业态,满足人民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联合51个城市发布《“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上海倡议》。静安、徐汇、长宁、普陀、嘉定等5区入选国家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城区。下一步,我们将促进商业与消费向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激发消费新动能。
(二)关于“创新与升级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链,让文化与消费深度融合”等建议
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下,文化与消费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已成为进一步促进和扩大消费的必由之路。当前,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线下文化消费逐步走出低迷状态,今年春节档全国总票房67.58亿元,创新近年来的纪录,线下文化消费市场正加速恢复向好。与此同时,以数字化、智能化等为特征的新型文化消费快速发展,成为满足市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一是鼓励消费业态创新。发展主题商业、特色商业,鼓励发展零售+艺术、餐饮+娱乐等复合业态。支持在线下商业空间中嵌入集市经济、露台经济、假日经济、露营经济等新兴业态,丰富消费体验。如星巴克烘焙工坊店将咖啡生产制作过程从“幕后”搬到了“台前”,普及咖啡烘焙知识、增加了消费者体验感的同时,延长了顾客停留时间,促进了消费。市商务委会同市财政局出台了消费创新奖励政策,对于推出具有市场引领性的创新业态、模式的市场主体予以资金奖励。二是拓展文化消费场景。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美食之都,围绕各国特色美食、餐饮文化、餐酒搭配、风尚茶饮、品质咖啡等,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环球餐饮美食街、美食聚集区、特色市集等,创造新供给。打造更多更具创意性、体验性的原创文化精品,积极发展在线文娱、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消费新业态。同时,依托上海演艺大世界、上海科技影都等演艺、影视、电竞等集聚优势,促进特色文化消费,拓展和挖掘新型文化消费场景。三是推动文化消费深度融合。加快传统文化数字化改造,引导互联网文化企业向线上、线下两端延伸拓展,打造特色书店、文创商店、文娱场所、艺术展览等多业态集合的文化消费新场景。推动线上线下文化消费深度融合、文体旅商跨界融合,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文化品牌消费、品质消费。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扩大供给,以新供给引领创造消费新需求,进一步做大文化消费引力场。
(三)关于“优化顶层设计系统化,让文化消费品牌活动‘精专特’”等建议
上海一直精心策划举办促消费活动,成功举办了多届的“五五购物节”,有力惠及了民生,促进了消费,成为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标志性活动。一是有力促进了文化与消费联动。往届“五五购物节”中,市商务委联合新闻出版局、文化旅游局等委办局推出了以“深夜书店节”“品质生活直播周”为代表的一批跨部门、跨行业特色活动,获得了较好的反响。二是打造大消费联动新格局。今年的第四届“五五购物节”更加注重商旅文体展联动,做强大消费活力,打造城市消费博览会。例如,5月初举办“咖啡文化周”、6月举办“上海国际电影节”、7月中旬举办“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7月底举办“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10月举办“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11月举办“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下一步,我们将优化顶层设计,系统谋划,错时举办标志性文化品牌活动,促进文化消费提质升级。
(四)关于“系统利用线上平台的优势,为“文旅商联动促消费”增能”等建议
我市一直注重发挥线上平台联动促消费的效应,方便市民信息获取渠道,为进一步促进和扩大消费,打响“上海购物”品牌赋能。一是加强“上海购物”品牌营销推广。加快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我市于2014年搭建了上海消费总动员融媒体平台,以上海消费总动员微信公众号、微官网和小程序为载体,依托各类主题营销活动、节假日以及重要时间节点,围绕消费热点、消费趋势推送消费者喜闻乐见的促销信息、以及商旅文联动的消费新体验。二是做优文旅国际化宣推。深化“乐游上海”全媒体矩阵建设,激活做优多语种的城市文旅外宣官网,优化“图文+直播+视频”的跨渠道、组合式宣推模式,提升上海文旅国际吸引力、传播力、影响力。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融媒体、新媒体、社交网络的合作,将商旅文促消费活动与城市品牌推广战线有机结合,构建全渠道、多层级精细化传播体系。
再次感谢您们的宝贵建议和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在各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进一步打造近悦远来的消费环境,加快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
2023年5月12日
联系人姓名:仲国栋 联系电话:23110675
联系地址:世博村路300号7号楼
邮政编码:200125
来源:上海市商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