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商务委关于印发《2016年标准化菜市场和社区智慧微菜场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6-03-21)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市政府要完成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的通知》(沪府办发〔2016〕1号)和《上海市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沪府发〔2016〕9号)有关工作要求,2016年本市将支持新建改建100家标准化菜市场和建设500家社区智慧微菜场。为推进此项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基本情况
从2005年起,经过10年努力,本市标准化菜市场建设、改造和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全国标准化菜市场行业管理提供了典型经验,菜市场整体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品牌企业入驻率进一步提升,食品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建设稳步推进,建立和培育了一批经验丰富、注重实效的管理公司,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在保障市场供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社区智慧微菜场以自动售菜机、网订店取等形态,作为菜市场的有力补充,采取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推进社区精准营销,满足了市民需求,效果明显。
本市标准化菜市场建设尽管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国际大都市发展、商业模式发展等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大型居住社区人口导入量大的区域标准化菜市场存在一定缺口,传统标准化菜市场面临设施条件差、交易方式守旧、信息化水平低、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弱、市民买菜不方便等问题。积极推进标准化菜市场和社区智慧微菜场建设,对顺应“互联网+”消费新业态的发展,满足市民生活的基本消费需求、激发传统业态活力、适应现代消费流通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按照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将标准化菜市场和社区智慧微菜场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加强标准化菜市场的网点规划建设和改造升级,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突出“互联网+菜篮子”产业发展新模式,打造便民、惠民、利民的主副食品供应生态环境,实现农产品流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形成对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工作目标
1、重点目标。一是推进大型居住社区、老的薄弱区域标准化菜市场建设;二是推进传统标准化菜市场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三是推进公司化管理模式创新;进一步提升管理能级和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达到方便、放心、实惠的总体目标。
2、具体任务。一是完成新建改建100家标准化菜市场建设任务;二是完成500家社区智慧微菜场建设任务;三是猪肉、熟食、半成品、豆制品、豆芽等主副食品品牌覆盖率达到100%,纳入信息追溯管理品种目录的食品追溯覆盖率达到100%。
三、工作要求
(一)完善标准体系。修订上海市地方标准DB31/T344《菜场设置与管理规范》,进一步提升标准化菜市场管理水平;制订本市社区智慧微菜场标准规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推进标准化菜市场和社区智慧微菜场流通标准化示范试点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供应链标准体系。
(二)强化网点布局。按照《上海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市场发展规划(2013—2020年)》要求,中心城区菜市场服务半径500米、郊区菜市场服务半径800米,每个标准化菜市场服务2万人的标准,优先考虑支持大型居住社区、老的薄弱区域新建标准化菜市场和社区智慧微菜场建设项目;大力推进规划建设力度,着力解决网点补缺,满足市民日常消费需求。
(三)突出创新管理。创新标准化菜市场管理模式,引导超市化供应链管理,推动供应链的电商化,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环境优美、生鲜为主、质量保障、追溯完备、诚信服务、自主经营、价格亲民的品牌化超市管理的标准化菜市场新模式。加快转变主副食品零售业流通方式和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基地生产加工、中心物流配送、网点营销经营一体化的供应链模式,推进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包装化、冷链化的配送中心建设。
(四)加快转型升级。加快传统标准化菜市场管理公司商业模式转型升级,重点支持由单纯出租场地、收取摊位费的房东式经营模式,转变为与经营户相互合作的经营扣率结算现代管理模式;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实行“五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结算、统一服务、统一品牌),形成标准化菜市场2.0版新模式,提升管理水平;积极探索标准化菜市场与互联网和现代电子商务的创新性融合,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菜篮子模式。
(五)优化精准服务。扩大社区智慧微菜场建设范围,重点支持覆盖标准化菜市场布局不足区域,保障市场供应。加大以自动售菜机、网订店取等模式为代表的社区智慧微菜场建设力度,将菜市场浓缩成自动售菜点,设置恒温无人售菜终端进行全智能自动售菜;通过官网、手机APP、微信等多种途径为社区居民提供生鲜订购服务,采取全程冷链配送,提升社区精准营销水平,实现互联网技术与现代农产品流通的有机结合,方便消费者需求。
(六)推进品牌建设。积极培育标准化菜市场品牌管理公司,优先支持品牌管理公司新建改建标准化菜市场建设项目,推动传统菜市场管理向信息化、公司化、现代化的集约化市场转变,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和核心竞争力。引进知名品牌企业入驻,推进产销对接,确保猪肉、熟食、半成品、豆制品、豆芽等主副食品品牌企业经营,提高大米、蔬菜、禽类产品、水产品、鸡蛋等主副食品品牌企业经营比重,优先生产源头产品的品牌企业引进,推进产品标准化、包装化、冷链化、品牌化。
(七)提升追溯管理。严格执行《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纳入信息追溯管理品种目录范围的食品实现追溯全覆盖,创新追溯管理模式,肉菜流通追溯运行考核位于全市标准化菜市场前列;优先支持以二维码标识标签为信息载体,将产地来源、加工、配送信息连接至标准化菜市场终端消费环节的追溯模式新技术应用,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方便消费者查询;社区智慧微菜场销售的纳入信息追溯管理品种目录范围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全部实现二维码流通安全信息追溯新模式应用。
(八)创建示范引领。积极开展标准化菜市场和社区智慧微菜场的示范创建活动,重点突出大型居住社区和老的薄弱区域规划布局、超市化管理模式应用创新、统一电子结算转型升级新模式、二维码食品流通安全信息追溯新技术应用等功能提升,创建一批标准化菜市场和社区智慧微菜场示范点,以点带面,打造区域示范。
四、进度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6年3月底前)。市商务委召开全市动员部署会,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并下发本市2016年标准化菜市场和社区智慧微菜场建设工作方案和资金管理要求,并制定相关验收标准。各区(县)商务主管部门及相关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工作方案于3月底前上报市商务委。
(二)全面推进阶段(2016年11月底前)。4月-6月份完成20家标准化菜市场新建改建,100家社区智慧微菜场建设任务;7月-9月份完成30家标准化菜市场新建改建,150家社区智慧微菜场建设任务;10月-11月份完成50家标准化菜市场新建改建,250家社区智慧微菜场建设任务。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6年12月底前)。全面总结标准化菜市场和社区智慧微菜场建设和管理工作,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组织汇编材料,开展相关宣传。
五、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主体。市商务委负责本市标准化菜市场和社区智慧微菜场建设项目全面推进、总体协调工作,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绿化市容局、市农委配合。各区(县)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域标准化菜市场和社区智慧微菜场项目建设、组织推进工作,相关企业负责项目具体落实等工作。
(二)加强统筹协调。根据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管理办法的通知》(沪府办发[2011]12号)有关要求,新建改建的标准化菜市场由各区(县)政府负责,各区(县)商务主管部门在区(县)政府领导下,积极会同各区 (县)规划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管理、绿化市容、农委等有关部门,密切跟踪相关项目建设,明确工作时限、责任和目标,调动各方力量,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确保任务完成。
(三)落实资金安排。本市标准化菜市场和社区智慧微菜场建设项目属于市政府实事工程和民生工程,建设项目以企业投资建设为主,市、区两级财政给予补贴,各区(县)政府应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按新建改建标准化菜市场和社区智慧微菜场投资比例给予资金支持,并不低于市级财政支持力度,具体方案由各区(县)政府自行制定,市财政将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定额补贴。
(四)积极项目申报。各区(县)商务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按照强化网点布局、突出创新管理、加快转型升级、优化精准服务、推进品牌建设、提升追溯管理等工作要求,3月底前报送符合相关要求的新建改建标准化菜市场和社区智慧微菜场建设项目名单。
(五)建立信息报送。为推进项目建设,加强信息沟通,各区(县)商务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建立信息员联络机制,每月上报项目建设进度,每季度报送典型案例材料。市商务委定期编发建设动态简报和情况通报,按时向市重大办汇报工作进度。
(六)加强宣传力度。标准化菜市场和社区智慧微菜场是一项公益性民生工程,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经验总结,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提升社会影响力和公众关注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标准化菜市场和社区智慧微菜场建设的良好氛围,共同推进市政府实事项目的受益面和知晓度。
(七)开展考核评估。作为2016年市政府实事项目,年底市统计局、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市政府网站等将以各种形式对100家标准化菜市场新建改建项目开展评议工作。市商务委委托市商务行政事务中心对建设项目开展申报、评审等日常管理工作,各区(县)商务主管部门要对建设项目进行动态跟踪,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对在标准化菜市场和社区智慧微菜场建设和管理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联系人:市商务委市场运行调控处 徐剑锋
联系电话:23110665;传真:62751815
电子邮箱:shzsb2014@163.com
地址:浦东新区世博村路300号7号楼606室
来源:上海市商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