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交会30周年礼赞: 砥砺奋进三十载 共创辉煌新时代

发布日期(2020-07-15)

2020年,注定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经济受到重创,国际贸易虽形势严峻,华交会三十周年依然如约而至。作为目前我国规模最大、辐射面最广、到会外商最多、出口成交额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经贸盛会之一,同时也是华东地区对接世界市场的重要桥梁和窗口,面对疫情,今年华交会将史无前例的转战“线上”,以发“线”精“采”为主题的线上华交会将于713日至17日举办,它的举办无疑将为我国外贸企业注入强心剂。

30年前,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华交会创办伊始便躬逢盛事。1991年,为集中发挥华东地区区域优势,提高对外经贸交易会层次,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的大力推动下,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南京、宁波七省市经贸委(厅)联合发起并主办首届中国华东出口商品交易会,从此定于每年3月初在上海举行。1996年和1997年,福建省和山东省分别加盟主办省市行列,至此,华东九省市联袂,共创华东外贸新时代。

三十年来栉风沐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已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如今,中国经济发展迈向新常态,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中展现出极强的韧性,并经受住了全球疫情的巨大考验。一个个时代烙印贯穿着华交会的成长历程,见证着华交会在改革发展、锐意进取的理念指引下,从综合性展会发展成为具有品牌效应的区域性国际经贸盛会。华交会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外贸发展一波又一波的时代浪潮,见证着一批又一批的外贸企业求新求变走出海外,在全球各地开拓进取,发展壮大。

专业化立本 “老字号”历久弥新

作为我国外贸展会领域的“老字号”,华交会一直在谋求升级,不断提升办展的专业化水平,这也是华交会30来历久弥新、生命力勃发的“长寿”秘诀。

聚焦区域经济优势,助力产业良性布局。

初创之时,华交会以综合性出口商品交易会为定位,展品涉及纺织服装、轻工工艺品、五金矿产、化工医药、机电产品、土畜产品、粮油产品等众多行业。自2002年始,华交会确立了以纺织服装和轻工工艺为主的专业化办展方向,逐步形成了专业精细的办展格局。从第26届华交会开始,专业展区升格为服装服饰展、纺织面料展、家庭用品展、装饰礼品展、现代生活方式主题展等五个专业主题展,并且在主题展的框架下细分展区,形成以展品类别为导向的展位划分方式,方便买家洽谈和采购。

专心致志服务行业,孜孜以求会展融合。

在展览和论坛、会议融合成为会展业大趋势的当下,华交会在会展融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017年,华交会首次尝试在展会期间举办贸易论坛,收效甚佳。近两年来,华交会通过举办论坛活动提升展会品质和影响力,同时为参展企业赢取更多更优质的合作与发展机会。华交会的论坛活动主题无一不是紧扣国际贸易热点,目前华东进出口贸易峰会、跨境电商高峰论坛已经成为行业内专家和专业人士的例会,他们的到来同时大大提升了华交会的品牌知名度。华交会洞察着行业发展前瞻走势,积极培育扶持外贸新业态的发展,在跨境电商方兴未艾的2016年,华交会就引入跨境电商理念,设立跨境电商展区,为传统企业拓展新的贸易增长方式而努力,目前华交会跨境电商展区已经成为展示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并很好地促进了成交。

专业服务细致入微,展商体验渐入佳境。

华交会在会场服务方面的专业化提升也有目共睹。第29届华交会设立了50个服务展位,人民银行、出口信用保险、产品质量检验、顺丰物流等企业或机构为外贸企业提供现场服务。同时,华交会作为一个产品创新的盛会,历来重视知识产权,主办方认真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并适时完善华交会期间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还邀请知识产权专业部门进驻,为参展企业提供服务。

品牌化升级 “中国创造”助推器

当今世界,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品牌发展和品牌消费新趋势凸显,品牌建设对于企业的作用愈发重要,华交会千方百计助推参展企业走品牌化道路、创新发展,助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名优新特品牌云集,创新评选凸显成效。纵观近几届华交会,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名优商品,包括荣获国家、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工商、质监部门评定的品牌商品在展品中日渐占据主导地位。为鼓励创新,华交会自第22届开始设置“创新奖”评选活动,至今已涌现出了一大批品牌响、技术强、服务好、质量优的外贸品牌。大会还设立了“制造之美——历届华交会创新奖获奖企业巡礼”产品展示区域,由各交易团选择优秀产品放在醒目位置进行展示。第28届华交会上,共计880家拥有品牌产品的企业参加本届华交会,比如拥有“EEI”、“UNIVERSE”、“BEE SHARE”等127个自主品牌注册商标的浙江土畜集团;已经在20个马德里协定国和马德里议定书成员国申请注册了“梅花SUSINO”商标的福建梅花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筑巢引凤万商向往,品牌展会效应显现。随着华交会影响力提升,对全国的辐射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出现了华东地区之外的大型企业踊跃参展的新趋势。来自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内蒙古、陕西、山西、黑龙江、辽宁、吉林、广东、广西、四川等20多个省市组成的联合交易团企业,活跃在历届华交会上,取得不俗成绩。经过多年的摸索完善,华交会已经成为外贸出口企业品牌建设道路上的得力助手,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展会也因此越办越红火。首届华交会展会面积仅2.1万平方米,第29届已达到12.65万平方米;展位数也从最初的1900个发展到5868个;参展企业从617个增加到4000多家。截至第29届华交会,累计参展企业数超过76000家。

国际化奋进 “一带一路”新机遇

在放眼全国,敞开大门欢迎各省市外贸企业参展的同时,华交会登高望远,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提升国际化水平。

定向精准邀请外商,牵线搭桥提升成效。华交会积极鼓励中国企业参展,走出国门,同时也希望从国际市场上引入新鲜血液,给国内行业和市场带来新思维、新理念。近年来,通过组合推广和定向邀请的方式,华交会精准招商招展,让更多的中外企业同台交流竞争。为了让展商展品更加高效地找到海外采购商,华交会推出一对一买家配对活动,极大促进了交易。如今,现场对接会已经成为华交会的一块金字招牌。第29届华交会期间,在上一届举办的“欧美买家”、“纺织服装”和“日本买家”3场现场对接会的基础上新增了一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买家”的专场对接会,4场对接会共有139家采购商和287家参展商参加,实现配对活动976次,采购商和参展商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英国、印度和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

视野广阔办好展会,国际水准日臻完善。国际化对于华交会而言,不仅意味着海外采购商稳步增多,还意味着进出口并重。正因如此,1999年,华交会由出口商品交易会转变为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名称随之更改为“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肩上的责任更重了。第20届华交会上,境外参展企业交易团有165家企业;到第26届华交会,华交会对于海外展商的吸引力已大为增强,有境外参展企业、跨境电商等353家。当时,华交会专门为境外展商举办优质商品推介会,来自日本的贸易振兴机构、爱知县商会以及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机构为各自组织的参展商卖力“吆喝”。到第29届华交会,境外参展企业已多达452家。目前,在我国全面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积极响应国家“进出口平衡”的外贸政策,进出口并举,为境外展商打开深入中国市场的大门。

宣传工作两头兼顾,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在宣传工作上运用“双驱动”新模式,中外媒体共同营造舆论氛围,吸引境外客商到会洽谈。比如,华交会与中国日报社合作推出中英文双语《华交会特刊》,华交会微信订阅号增加了英文商品信息;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电子邮箱、境外社交媒体等不间断地向展商、客商推送外贸资讯,增强华交会与展客商的粘合度,扩大华交会品牌影响力。一系列措施带来了显著成效。每届华交会的到会客商数从前10届的徘徊在67千人次增加至如今的2万以上人次。第29届华交会到会的海外客商达22757人,优质客商数量明显增多。30年来,华交会的客商累计超过440000人次,客商来源已经从起步阶段的以亚洲为主向世界各地包括欧美、中东、拉美等国家和地区拓展。

弦歌不绝三十载,而立之年显风华。30年来,华交会主办9省市同舟共济、努力绘就中国外贸和经济发展新宏图,续写新辉煌。如今,被业界称为“新春外贸第一展”、“国际市场晴雨表”的华交会,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引下,将成为华东外贸企业乃至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最佳起点。当前,面对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全球经济在疫情中严重受挫前景低迷,华交会将锐意进取,积极求变,创新前行,助力“中国制造”稳步迈向“中国创造”,为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来源:华交会